分卷阅读297(1 / 2)
掉一份蚵仔煎,一份虾仁儿鸡蛋肠粉,然后抱着个皮皮虾啃。
大皮皮虾侧面用剪刀剪开,露出里面饱满的肉,吃上一口有满满的幸福感。
吃皮皮虾的时候又溜达到一家摊位前,坐在小矮桌旁边,等着老板给上萝卜牛杂。
其实这种盛况在刮风之前都是存在的,五十年代初期大街小巷又不少小摊贩,卖熟食的卖包子。后来什么大锅饭三年自然灾害,瓜菜代,以及还债导致粮食紧缺,这些摊贩逐渐就消失了。
自己都吃不饱,粮食都买不到,还怎么出摊?
再后来就刮了风,很多人怕受牵连,连家里的蒸屉这种吃饭的家伙事都扔了。
从小摊贩身上能看出来一个城市的生机勃勃,摆摊的人越多,就证明这里政策越好,人们越发的有钱。
别看京城那边市场摊位目前还处在困难户,租不出去的程度。
但在羊城可没有这种担忧,街道划出来的商业区已经人声鼎沸了,里面大多数都是很多厂家的摊位,卖锅碗瓢盆的,卖床单被罩的,卖竹子手工制品的,卖衣服卖鞋的……
还有人在市场门口卖蒸糕,卖鱼丸,卖一些可以拿着吃的小吃零食。
席于飞真想让他们那边街道市场管理过来看看人家这边的情况,就这个热闹劲儿,怎么可能不赚钱?
都说老百姓手里没钱,也不是真没钱啊。如果家里是双职工,没有老人孩子的情况下,每个月能攒四五十!就算有老人孩子,每个月都能攒二三十呢。
一年下来就是好几遍,没地方花,毕竟什么都要票,想花钱都花不出去。
经济开放之后,老百姓开始疯狂购物,有些报复性消费的心理。
云穆清带着席于飞转了一圈,然后才把人带去田新那边。
田新就属于那种听人劝吃饱饭的类型,而且他真的敢做!目前羊城还不允许个人承包地建厂呢,但人家就敢拿出沪市某厂子分厂的介绍信,跟他买衣服的那个厂名字一毛一样。
席于飞都怀疑到底有没有这么个单位,或者是这个单位的人跟新哥他们,到底什么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人家的厂子开起来了。
俩人为了方便做事,户口都挪到了羊城,并且第一时间在羊城买了房子。
如今羊城那些村子里的破房子几百块可买不到了,动辄就要大几千或者上万,没钱用金条也可以。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ü?????n??????Ⅱ?5????????M?则?为?屾?寨?站?点
他们这边更看重金条,因为可以跟港城那边做交易。
陈红兵比他们要早到,如今已经被宁哥拉着去巡视新厂房了。虽然陈红兵没有什么技术也没太多文化,但他能打架,而且十分警觉。
席于飞带他过来就是为了让他摆脱京城那边异样的眼光。自从他去劳改,他家里的情况就不是很好,回来之后媳妇儿差点儿跟他离了婚。
席于飞让他来这边看看,如果可以,把家里人也都接过来,一家子迎接新的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