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1 / 2)

加入书签

漆星程度相仿的患者,在他手下有显著好转的例子。

但和以往看过的所有医生一样,说到最后,他们都会强调一句:根据目前医学界对于自闭症的研究与治疗水平,家长要做好孩子终生症状伴随的准备。

“您说的这些我明白。”漆洋点点头,毫不意外这个回答,“我只想尽量让她接近正常人,不奢求别的,能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就可以。”

“根据你所提供的状态,孩子的病况算是相对轻微的。”专家斟酌了一下,“就是年龄有些耽误,如果小时候发现症状就及时进行科学干预,效果会好得多。”

漆洋没解释什么,微微笑一下,表示明白。

“但只是追求生活自理,还是有希望的。”专家拿了两本书给漆洋,“拿回去看看,根据书上的建议,结合自身孩子的生活习惯对她进行干预和指导。”

“这些孩子啊,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逻辑,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对错。”

“很多家长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执着地想要孩子按照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标准来生活。”

“既然病情不可逆,不如多根据孩子的习惯来改变,构建一套他们能够理解并且实施的生活技能。”

漆洋接过书向医生道谢,认可地点点头。

“我觉得还是很有希望的。”专家最后鼓励他,“年后带孩子到医院做个系统的检查,我们再商定她的治疗计划。”

这么些年跑了那么多地方,无外乎就是想听一句“有希望”。

漆洋抓住机会又具体询问了几个棘手的问题,比如如何教漆星建立生理期的认知,得到相应的指导方向后,他深深地吐了口气,起身告别道谢。

他们对话的过程,牧一丛全程在一旁安静的听。

等到漆洋结束问询,他把车钥匙递给漆洋,示意他先出去等着,自己要单独和专家说些事。

漆洋没有直接上车,他站在车旁平复了会儿心情,这种有希望解决掉某个棘手问题的感觉非常好。

——对于现在的漆洋来说就是如此,他不奢望一切会变好,只要不会变得更坏,就等于希望。

他在车外抽了根烟,掏出手机往家里打视频。

漆洋不在家,邹美竹就会靠谱不少,这两天都在家看着漆星没去打麻将,不过视频接通后她举着手机不给漆星,自己倒豆子似的跟诉了一箩筐苦,说儿子不在可把她累死了。

漆洋这会儿心情好,耐心听着她絮叨完,又安慰两句,才提醒她换漆星来接视频。

挂掉电话,漆洋回过头,发现牧一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出来了,伫立在单元楼前正盯着他看。

“今天……”漆洋想说今天谢谢你。

但他刚开了个头,牧一丛就自然地移开视线,过来拿过车钥匙,径直上车。

一句话也没多说。

漆洋站在车外看他一会儿,也把话咽回肚子里。

按照原定的计划,看完专家,两人就可以往回赶了。漆洋的行李包早上已经收拾好,塞在牧一丛车里。

他上前敲敲车窗,示意牧一丛开尾门。

“怎么了。”牧一丛问。

“你不是来办事儿吗。”漆洋打开手机买车票,“今天谢谢你,你去忙吧,我买张车票回去。”

“办完了。”牧一丛轻描淡写,“上车。”

“不用。”漆洋看他这样就莫名上火。

“出了城你开车。”牧一丛没有情绪地看他,“我补觉。”

隔着车窗僵持一会儿,漆洋点点头,揣起手机坐进车里。

来的路上两人就算没怎么聊天,回去的路上却比来时更加沉默。

漆洋时不时用余光观察牧一丛,提防着牧一丛又主动撩闲跟他扯些乱七八糟的。

结果一路无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