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4(2 / 2)

加入书签

常廷紧锁了眉头。是自己想多了吗?那维修工只是一个路过看热闹的人?

周正正苦起脸咒骂:“破坏监控的那些商户必须重罚!可害死我们了!”

常廷搓了搓疲倦的脸:“先排查锁定的这些吧。你把影像打印一下,给专案组的人分分,先分头走访吧。”

周正正把影像打印出来,奔走着分发,最后塞了一张到常廷手里。

常廷正瘫在椅子上,脑子里理着千头万绪,抬头瞪着她。

她勇敢地瞪了回去:“平均分正好余下一张,给谁谁都不高兴。知道你是组长比较忙,只分一张已经是对领导的特殊照顾了。”

“行行行。”

常廷摆着手让她赶紧走,低头看着手里的纸张。是一名行人的侧影。图片虽然按高清打的,但仍然黑乎乎一片。

他从电脑上调出这段视频。

摄像头只拍到这人几秒钟。夜间画面不清,角度也不太好,只拍到侧影。

看身形是名男子,身高180左右,身材匀称,黑衣黑裤黑色运动鞋,还戴了个黑棒球帽。

露出不多的侧脸也是一团黑,应该是戴了黑色口罩。

好家伙,全副武装。

第35章

监控表明,黑衣人是从一条岔路进入临淮路的。

短短几秒的视频中,黑衣人没有携带大件物品,双手插兜,大步流星,肩稍稍前倾,走起路来上半身左右晃动,矫健又透着点横,像某种有攻击性的野兽独行在黑暗中。

是常廷办案时常见的、混迹不良场所的、社会底层人员的气质。

在经验丰富的刑警眼中,人的身姿步态,像五官一样有着鲜明特征。这个身影显然是男性,步态没有丝毫熟悉感。

他的目光锁在黑衣人的鞋子上,把视频画面放大,隐约看到是双黑色运动鞋,但看不清品牌,也难以辨别码数,无法判断现场那半个44码的鞋印,是否是这双脚踩出来的。

从黑人的身高看,像是差不多能穿44码鞋的人。

常廷登录天网系统,沿着这个人来去的方向,一个路口一个路口地跟踪。

好在一个步行的人必定不会走多远,查起来难度不大。

经过天网系统各路口监控的搜索和串联,两个小时后,他确定了黑衣人出现和回归的终点,一个叫做春枝街的地方,距离案发地点大约1.5公里。

春枝街口有个老牌楼,装着一个摄像头。黑衣人是案发日0点10分从牌楼下走出来的,不快不慢地沿路步行,之后进入案发区域的监控盲区。

1小时后再次出现,原路返回,2点整回到春枝街老牌楼下,再度消失不见。

常廷只能到那里看看是怎么回事。

抵达之后,才知道所谓春枝街不是一条街,而是一片街区。房屋老旧又密集,楼房平房加上乱搭乱建,小巷子交织如蛛网。比案发现场那块儿还要杂乱。

不出意外,这种地方监控覆盖十分有限,黑衣人进入之后,就像一只蚂蚁进入蚁巢,失去踪迹。

“这片儿怎么这么乱啊。”常廷恼火地自言自语。在这种地方想找个熟人都不容易,更别说一个脸都看不清的人。

不容易也得找。常廷拿着从监控视频中打印出的模糊照片,随机拦住路人询问。

没人认得出黑衣人,但是聊了几句,就弄明白这片区域杂乱的原因。

此地住户多数并非房主,大都是外来租户。而且合租的情况非常多,一套房子多人合租的情况十分普遍。就连乱搭乱建出的阁楼、棚户里都住着人。

路人告诉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片老房子毗邻市立医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