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7(2 / 2)

加入书签

对于私营企业而言,价格混乱这点事,完全可以解释为账务不规范。按《会计法》,一般是责令限期改正,顶多再罚个款,就到头了。

所以这件事,暂时不能大作文章。

还有一处疑点,引起了经侦人员的注意。

他们发现,行昌商行虽然盈利可观,但账户上余额不多,大都用来投资了。

追踪资金去向,是以投资的名义,流入几家皮包公司,这个情况,有转移资金的嫌疑。

也就是说,行昌赚的钱,仅在吕盾手里过一遍,就流走了。

据此推测,吕盾或许只是挂名的商行总经理,实际掌控者另有其人。

最可能是朱藏墨。

按此逻辑,朱藏墨通过商行出售他的非法画作,收益转入自己控制的皮包公司。

如此一来,即便日后商行出事,法律责任有吕盾担着。追究经济责任,账上也是一个空。

至于吕盾为何愿意背锅……只要出的价足够高,能背的锅就足够大。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推测合情合理,以为抓住了朱藏墨的小辫子。

但是后续调查结果令人意外。

几家皮包公司的背后,并没有朱藏墨的影子,倒是与吕盾有隐隐的关联。

简而言之,吕盾挂名的行昌商行,通过售卖朱藏墨的非法画作赚取高额利润,资金被多轮转移,左手转右手,最终,还是回流至吕盾手中。

更反常的是,商行明面支付给朱藏墨的画资,远低于市场价格,可以说是朱藏墨吃了亏。

原以为,朱藏墨才是商行的实际掌控者,吕盾只是被利用的棋子。

如今看来,或许恰好相反。

吕盾才是真正的主导者,朱藏墨反而是被利用的一方。

不过,现阶段如果当面质问吕盾,不仅难以突破其心理防线,还可能打草惊蛇。

陈荷曾猜测,卖到海外的那些“风景画”,实物一定有问题。

局里领导已在着手联系海外买家,但跨国沟通难度大,需要时间。

若是吕盾察觉警方已经盯上这批画,与海外客户一通气儿,把画转移或销毁了,就麻烦了。

等追回画,从中找到犯罪证据,方可大张旗鼓的,对商行及吕盾展开调查。

现下,对吕盾先监视,避免打草惊蛇——这是陈荷离开之前,与警方商量好的缓兵之计。

常廷也暂时搁置了对朱藏墨、付苇茹的拘传计划,转为严密布控,监视二人动向。

这阵子警方步步紧逼的态势下,对方也会猜到被监视着,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他们的确有嫁祸宋舟的预谋,眼下也绝不敢贸然实施。

所以当前局面是个僵局。

但一直僵下去绝非良策。

因为宋舟还囚禁在某处。

今天是宋舟失踪的第四天,至今被囚禁地点不明,处境不明。若遭遇断食断水等极端状况,生命安全已面临威胁。

此局面,警方处于被动。对方耗得起时间,我方拖不起。

要打破这个僵局。

陈荷的漫画,便是破冰的利箭。

陈荷说,这一次,她会画得比较有冲击力,激化对方内部矛盾,令他们互相猜忌、互相撕咬。

对方的阵脚一旦乱了,必然会暴露破绽 。

抓住破绽才能展开攻势。

随后,陈荷返回住处,拼了命的赶工。

几个小时后,陈荷画着画着,不知抓住了什么灵感,给常廷打来一个电话,提醒他去小楼看看。

常廷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基地小楼犹如囚牢,是个关人的好地方。

宋舟会不会被关在那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