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1 / 2)

加入书签

是陈俊南给他解释:“一来简易设备,腰穿便宜;二来小医院护理环境差,腰大池留置特别容易感染,这也是基层医院的权宜之计。”

凌晨的时候结果出来了:满视野白细胞。

小女孩她爸也从家里赶过来,他这一天大清早就去借钱,从最西头的工农街道骑着电动摩托绕到千金乡,再折到将军桥,最后再到章党镇,跟一个个工友同事借钱,借到了就往医院送钱。这一天他跑了二百多公里,晚上九点多才到家,刚躺下,就接到媳妇电话,说是闺女高烧,急冲冲就赶过来了。

不用多说了,颅内感染,这是刘铮亮最怕的情况。

小女孩她爸还在那撑着,满口说:“刘大夫,多少钱都得把我闺女救回来,我有钱,我还能卖房子,再不济我还能卖肾呢。”说着说着就哭了,这一哭撕心裂肺,爱吹牛的人突然之间所有的牛吹不下去了,哭起来肝都跟着疼。

刘铮亮说:“大哥你也别哭了,你也别说你有没有钱了,都是抚顺人,有没有钱我看不出来吗?这样,你必须准备出来一万块钱,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今天晚上就用大剂量药抗感染。”

孩子他爸还有些为难,他今天肯定是所有朋友都求一遍了:“我尽量想办法。”

车明明着急了:“你闺女这个病,颅内感染。去哪个医院一天一万块钱那么交?咱们这样,也不让孩子进ICU,都是一级护理,能省的都省了,就剩下药钱。用最好的抗生素消炎,还有进口激素。”

刘铮亮点点头,就这么办。病危通知虽然下了,可腰椎穿刺和抗生素美罗培南还是不等家属交钱就先顶上了,刘铮亮自己掏钱垫付。虽然和平医院不要他了,但是这个和平医院的传承还没丢。

天亮的时候,小女孩退烧了,白细胞也降了下来。刘铮亮对小女孩她妈说:“大嫂,孩子天天在医院住着,我们没事就盯着,住院床位费也没多少钱,用完这几天消炎药,后面也没什么花大笔钱的项目了。说句不好听的,未来一段时间,你们得把这当家了。也没办法,谁让孩子摊上这个事。最难的这一关过去了,孩子呢,我们只要值班,都会去看一眼。毕竟半大孩子,人生才刚开始,尽人事部分完成了,后面也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就这么着,小女孩这一家子就成了住院部常驻家庭,一天床位费就收四十,其他两张床都空着,反正神经外科住院的人也少,就都给他们家使。

小女孩她爸叫张德旭,她妈叫窦丽萍,孩子叫张娇。张德旭他们家有个传家宝,拿来给刘铮亮看,其实就是抚顺的特产,煤精石的一个手串。张德旭说:“刘大夫,你看我们家这玩意能不能卖上价?”

煤精这玩意别的地方不常见,抚顺随便一个矸石山随手能刨出半筐。刘铮亮没当回事。

张德旭说:“我跟你讲,这玩意儿有来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