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2 / 2)

加入书签

剥离骨膜,终于露出了颅骨,刘铮亮让车明明还有其他医生看:“这种粉碎程度,必须要去除大骨瓣。意大利有个医生三年前做过一个统计,去骨瓣手术的面积大小,要参考中线偏移程度,术前CT提示中线偏移大于5毫米,就必须要扩大去骨瓣面积。当年我在和平医院的时候还不信,觉得这肯定又是哪个欧洲江湖骗子脑洞出来的研究成果,统计数据肯定样本少,没有什么科学参考性,估计就是神经外科大夫给自己手术方便找理由。我师父跟我说,咱们神经外科就是裱糊匠,围着颅脑不敢碰,碰哪都容易出事,我们就拆个天窗,修个水管,铺个瓦片,所以参考标准也单一,CT就看这个中线位置,解决方案就是放脑脊液解压,要不就是开骨瓣解压,去血肿,解决方案就那么几个。今天这种情况,就不用考虑患者以后怎么生活了,先大幅度降低她预后死亡率。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这种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陈俊南点点头,帮着按住患者的头,刘铮亮拿起颅钻开始钻孔。

骨瓣取下,陈俊南负责清洗硬膜下血肿,又准备下颅内压监护探头。刘铮亮问陈俊南:“患者中线位移快10毫米了,有没有把握?”

陈俊南说:“我没有把握你有吗?”

刘铮亮说:“我也没有。”

陈俊南说:“你看看,你也有短板吧。放心吧,这个我是老手,小地方医院有小地方的好处,这种打下手的活儿,早就练出来了。”

刘铮亮之前早就给探头预留出了钻孔,让陈俊南用穿刺针刺入。

陈俊南这才反应过来:“不是在腰椎穿刺就行了吗?腰穿测脑脊液压力不是一样吗?”

刘铮亮说:“患者这种情况,你用腰穿测出来的颅内压不准。而且,腰穿容易引起脑脊液外流,颅内本来就高压,你腰穿直接放脑脊液,压力差一下子那么大,不得把脑组织挤出来,直接就脑疝了。”

陈俊南摇摇头,指着CT照片说:“这中线都偏成这样了,这姑娘脑袋里三居室都打出多少个隔断间了,都成群租房了,我上哪找脑室去?”

刘铮亮说:“那也得你来,咱们这里就你做过脑室穿刺。我只见我师父操作过,从来没亲手做过,就当赶鸭子上架,这里就你做过,只能你来。”

探头先调零,颅内压监护器ICP显示为零,套管上穿刺针。

陈俊南战战兢兢,一厘米,两厘米,三厘米……陈阿男感受到穿刺针受到了阻碍,稍一使劲,穿过了脑室壁,阻力突然减小,针头已经插进去六厘米,正常情况下五厘米即可到顶。陈俊南已经满头大汗,时间仿佛都停止了,在那一瞬间陈俊南一度怀疑自己学了这么多年,在手术室看了那么多年,自己操刀手术了那么多年,好像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会。他就从来没拿自己的前途赌过,这一次,他刚插进去的时候还在犹豫不决,下针的角度还拿捏不准,可等到最后一厘米的时候,他既坚定,又怀疑。一直到刘铮亮说可以缝扎了,脑脊液流出了,陈俊南一口大气才喘了出来。

刘铮亮在一旁提醒他,蝶衣缝合器固定,连接器连接,安装防护帽。

陈俊南对这些收尾工作有些手生,毕竟在医院混这么多年,主要工作早就变成给上级医院的飞刀医生保媒拉纤了,都多少年没进过手术室了,手生也正常。刘铮亮一看他迟疑,马上过来操作。

颅内压监护数据可以测出了。

车明明拍了拍陈俊南的肩膀:“可以啊,一下就能穿刺成功。”

陈俊南苦笑着说:“我这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遇到这么复杂的情况,你看看C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