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6(1 / 2)
那些不安分的愣头青,而是穿着体面的邻居们。
小三合院的位置很好,应该说整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所在的地段都很好,胡同两头就是热闹繁华的大街,但胡同里则基本上都是小小巧巧的三合院、四合院。闹中取静不说,这些院落还多是小家庭居住,不像隔了两条街的另一处,一个三进的四合院恨不能塞三十户人家,一户三口之家只能分配到耳房居住,那处的七八个轩阔的大四合院都被糟蹋的不成样子。
是以想想便能猜出来住在本胡同的都是什么家庭,西边胡同口那家门口站岗的可是正儿八经的警卫员,挂着步枪的那种——估计河滩农场里只有宁老回京后能有那待遇。这些人会被一锅鱼汤吸引出门,饶是林星火也奇怪的紧。
但她显然低估了这个年月人们肚子里缺油水缺到什么程度,就算是工资超过百元的八级工,一个月的肉票也只一斤半,这一斤半肉里还要炼大油,真正吃到嘴里的也就是个肉味——跟使劲吸两口三合院里传出去的香味也没好多少。
大人们都如此,更何况孩子呢。特意经过三合院门口走一遭的大人多是被孩子拖着的,大人们多少都有些忌讳,怕沾染上什么麻烦。
林星火端出一碗豆腐炖鱼要给站岗的小伙子,看到大家的目光一瞬间全看向热气腾腾的大碗时,没忍住嘴角翘了翘。早在听到动静时她就用神识瞧见了,这会子故意大喇喇端出一碗豆腐炖鱼就是想给老爷子打开局面。她还是在那位林起云来拜访之后才知道:文化组没有禁止方老爷子接待故旧,只是暂时不允许他自己自由活动而已。
方同俭被下放的时候早,刚开始待的干校农场管教分外严格,连邮寄的信件物品都要细细检查。在一位好友因给他的信中言辞不周被抓住小辫子之后,方同俭就主动断了与京城的联系,这些年虽也听到过一些消息,但各人具体境遇地址他却是不知道的……不能直接寻找,也不好到处宣扬方同俭回京‘养病’了,只好用个笨法子。
门前,有好几个小娃娃都香的走不动道了,不自觉的就把手指头伸进嘴里嗦了起来。林星火把那碗塞给另一个没站岗的小卫兵,装了一盆白生生的鱼汤端了出来,先舀了一小碗递给最小的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娃娃,拉着她手的年轻妈妈羞的满脸通红,连忙摆手说不能要。她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闻着这个味,不知不觉就被妞妞拉到人家家门口来了。
“就是多添两瓢水的事。”林星火低声道:“不值什么。”
那位穿着笔挺军装的留着利落短发的妈妈瞅了一眼口水都滴答下来的闺女,连声道了谢才红着脸接下木碗。走了几步离开人家大门口,她半蹲下单手把小女娃抱到自己左腿上,揽着闺女让她自己趴在碗沿上小口喝汤。
她蹲下之后,大家看那碗里奶白奶白的鱼汤就更清楚了,看小女娃喝了一口,眨巴眨巴嘴“啊!”了一声,更是可乐。与此同时,其他小朋友也更馋了。有几个七八岁上知道要面子的孩子本已经被大人扯走了,这会儿脚也跟钉在地上似的不愿挪动了。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布?Y?e?不?是?ǐ????ǔ?????n?2???Ⅱ?5?.???o???则?为?屾?寨?站?点
别看小娃娃年纪小,可挺有礼貌,嫩乎乎的小嗓子赶紧给林星火这个新出炉的“姨姨”道谢,“好喝”“比……麦乳精还好喝!”的赞美是喝一口来一句。
其他要被家长强硬拽走的小孩眼里就含了泪,这世上少有家长愿意一大清早就招孩子哭的,尤其见不得这种委屈巴巴的泪……
林星火拿了一摞木碗,只分给了孩子们。那碗里确实也多是鱼汤,最多有一两块豆腐,有些脸皮厚的就把那句“多加两瓢水的事”当真了,没推拒就赶紧接过了碗,可知事明白的人都知道人家锅里的鱼肉怕是都化在汤里了,而且还是这样的好手艺,拿着肉票到国营饭店去都不一定能喝到这么好的汤——况且谁舍得用肉票换鱼吃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