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7(2 / 2)

加入书签

十四不满意这个回答:“他这能跟弘昱一样?”

胤褆是因为魇镇太子才被圈禁的,当时大哥只有弘昱一个长成的儿子,皇阿玛怜惜也情有可原。但弘皙呢?他的情况能和弘昱一样?说句不好听的话,最初那些年,太子地位还稳固的时候,虽然没有明说,弘皙可是被当做皇太孙培养的!虽然后来因为太子一废,弘皙也被牵连娶了个蒙古福晋,但太子复立之后,皇阿玛对弘皙的看重可是众所周知的,而他那个福晋,说是蒙古的也行,但说是宗室,也不过分,影响并没有想得那么大。

所以,如今太子虽然被废,但皇阿玛依然将弘皙带在身边,说不准是怎么想的,毕竟,越过儿子传位给孙子这事,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过!

“八哥,你别和我打马虎眼,如今这情况,你就真的没点儿想法?”十四语气不是很好,又嘀咕道,“别最后让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捡了便宜。”

胤禩皱眉斥道:“十四弟慎言。”

他看了一眼胤禟,胤禟却只老神在在地坐着,像是没听见他俩的对话。

胤禩心中略微升起些不满,又将之压下,缓和语气道:“如今正值风雨飘摇之际,你我身为皇子,最重要的还是协助皇阿玛稳定朝堂、安抚人心,至于那些细枝末节,没必要在意。不管如何,一切都要以圣意为重,雷霆雨露,均是君恩。”

说到最后,他的语气带着些许警告。

十四微不可察地撇撇嘴,面上却老实:“知道了。”

胤禩见他服软,便放下不再说,转向一直没说话的胤禟:“九弟,你那里情况如何?”

胤禟放下茶盏,若有所思道:“近日我的门人暗中收到不少请托,大多都是撇清关系的,倒有一人有些意思。”

“谁?”

“扬州知府吴存礼。”

第186章 去和皇上说

圣寿节过后,朝堂徒然吵嚷起来,却不是为了太子被废之事,而是先前张伯行、噶礼互参案定案了。

张伯行复任,噶礼被免职。

对此,满大臣纷纷上书表达不满,指责康熙偏向汉人。

而康熙竟一连几日下旨解释,他并没有偏向汉人,满汉都是他的臣子,他视作一体,处置噶礼只出于公心。

齐布琛在书房听林长青说完外面的消息,微微拧眉,若有所思。

康熙虽然晚年之后一直对外塑造仁慈宽和的君王形象,但其实这不过是掩饰,疑心狠厉才是他的底色,不说别的,只说太子复立后这几年,只换掉的九卿人数就高达三十多人。

为何?还不是为了那份掌控。

这样看重帝王权利的康熙,竟会容忍大臣当面指责他?怎么想都不可能,除非,这事是他暗中推动的。

齐布琛心中一动,康熙是想借这件事安抚拉拢汉大臣吗?太子被废一事,要说最有可能激烈反对的人,除了太子党,就是坚持儒家正统那套思想的读书人了。前者这两年早被康熙连消带打,已不成气候。但后者,却不能同等对待,毕竟,康熙本人也是这套规矩的受益者,爱新觉罗家的江山需要儒家来背书,稳定人心。

所以,对于这部分人,只能安抚拉拢,却不能打击。如此,朝堂上这幅景象才有了解释。

想通后,齐布琛松了口气,胤禛不在,如今府里的一切都要她来决定,对局势的分析就犹为重要。

“还有别的吗?”齐布琛随口问道,“其他阿哥那里呢?”

林长青没有丝毫含糊地回道:“三阿哥这些日子除了上衙,都是在家闭门读书,三福晋则四处走动,听说是想为弘晟阿哥相看福晋。”

弘晟今年十四了,明年是选秀年,十五岁把亲事定下到也正常,毕竟正常走礼就得走个一年多,到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