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1 / 2)

加入书签

点头,“晓得,你们跟我走。”

几人进入县城,发现县城的天气比山里热多了,像是进入了伏天。

周怀安羡慕的看着骑着自行车跑得风快的人,想着自己啥时候也能买一辆就好了。

杨春燕觉得这年头的县城比几十年后小多了,街上灰扑扑的。

几人往上走了大概两百多米,到了十字路口,左拐直走到了第二个十字路口,一股沁人心脾的黄角兰花香随风飘来。

街道两旁种的全是黄角兰树,走过十字路口,右手边是新华书店,左手边是供销社。

杨春燕发现这会儿的供销社,人来人往的可真热闹,她带着三人朝北街的中医院走去。

王家世代行医,家就在中医院对面,开放后用自家的铺子开了一家叫德生堂的中医诊所,顺带收草药。

王大夫算得上是她父亲杨全清的半个老师。

抓小尾巴那些年,王大夫被下放到横山大队,杨父对他多有照顾,王大夫便带着他教了他几年。

后来县城有位大人物病了,才把王大夫接回了县城。

再后来杨父就当了横山大队的赤脚医生。

周怀安看着前面走着的杨春燕,心里那种小媳妇变了的感觉又出来了。

想到老丈人家住的地方比富牛大队还要偏僻,看小媳妇对县城熟络的样子,暗道:难不成老丈人以前经常带她来县城?

第13章 13:好多钱

杨春燕对周怀安心里的疑惑一无所知,只希望在开放了两年后,王医生家的铺子应该已经开起来了。

四人走了一百多米,到了中医院门口,杨春燕一眼就看到对面招牌上的黑底烫金大字《德生堂》,带着三人朝对面走去。

诊所里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正是王医生,这会儿在给一个孩子诊脉。

一个二十多岁温文尔雅的小伙子,见四人穿的是乡下人的布鞋粗衣,上前和蔼的问:“你们谁看病?”

“我们找王医生看样东西。”杨春燕看了他一眼,想起了他四十年后的样子……

小伙子点头,“坐那等一会儿。”他指了一下靠墙放着的木头长椅,示意四人坐下。

周父坐下后,周怀荣放下夹背,三人依次坐下,等老医生给小孩开了处方,小孩的大人抓了药带着孩子走了。

周父站起来,走到老医生前面的方凳上坐下,解开对襟外衣,取下内袋口锁着的别针,把包裹着牛黄的布包取了出来,递给了老医生,“我们昨天从牛胆里弄出来的。”

王医生接过布包,惊讶的看了四人一眼,说道:“跟我来。”

四人跟着他进了里间,里面有一张单人床,还有一张写字台,应该是一间诊室。

王医生把布包放在桌上,拿了一个白瓷杯,去自来水龙头接些水在里面。

又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盒子,带上花镜,打开桌上的台灯,解开布包,看到里面崭新的棉花,“不错,还晓得用棉花包。”

王医生说着揭开包裹着牛黄的棉花,打开盒子捻起一根银针,在那块卵圆形的牛黄上面轻轻刮了一下,一点粉末接在了指尖。

王医生尝了一点,入口先苦后觉微甜,有清凉感,具有牛黄的特异香气,嚼之不粘牙,慢慢溶化,口内无残留渣粒感觉。

剩余的牛黄在指甲上来回揉搓了一会儿,把手指伸进水杯里。

停了一会儿,他把手指拿出来又搓了搓,只见指甲上的黄色依然如故。

他端起水杯晃了晃,一抹淡黄在水杯里慢慢洇开,洁白的杯底并无一点残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