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2 / 2)
若真让他们从新君和商鞅之间选择,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站在商鞅这边。
若孝公真的去了,商鞅其实完全有能力废除新君自立为王。
只是写到现在为止,秦胜眼中的商鞅一直都是以功业为重。
他只注重功业,而不注重于手中拥有权力的多少。
以商鞅的性子,为了大局,怕是宁死也不会自立为秦王。
而且他一旦真的自立为王……
秦国四十三郡县,三十六部族,世族根基深,戎狄归化时间短,只有嬴秦部族能将他们聚拢到一起。
卫鞅虽有才干,但这些势力若真一起反扑,他就是有再多雷霆手段又能如何?
西有戎狄部族反水,东有六国压境,内忧外患一起爆发,孝公多年的心血也将付诸东流。
千里江山毁于一旦,新法崩溃……
秦胜的心沉到了谷底,他仿佛已经代入了商鞅的视角,也透过浅浅的文字看到了商鞅的未来。
商鞅这样的强臣本就不是谁都能容得下的,能遇上一个秦孝公已经算是平生大幸。
废太子嬴驷跟商鞅之间因当年之事本就有隔阂……
而且老实说,对两个太傅,嬴驷就没有愧疚吗?
公孙贾刺字流放尚且能说是自找的,一切都是老太师一手谋划的结果。
但是嬴虔被割鼻却是因为他才受的刑,他对这些旧世族是有愧的。
孝公一旦去世,旧势力复辟,商鞅的处境实在是……
秦胜仿佛通过商鞅看到了秦家先祖,也看到了现如今的秦家。
写的是商鞅,可字里行间却也充满了秦家的影子。
第137章 孝公命不久矣
楚易安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也没有心思安抚秦胜复杂的内心,而是接着往后道。
孝公病了,商鞅也是到这时才恍惚觉得,秦国只有一个秦孝公,而秦孝公只有嬴驷一个孩子。
而太子……前太子,现如今的庶民嬴驷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不知道在哪游历呢。
也不知道他游历的怎么样了,到底是成了草包还是学到了真本事都还不清楚。
秦孝公虽然还年轻,才四十多岁,但是储君之事却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
嬴驷……也该回来了,留足够的时间给他熟悉国事,确保后继有明君。
与秦孝公聊了许久,现如今的秦国已是国富民强,商鞅不由问起了秦孝公的志向。
秦孝公最开始是想要恢复穆公霸业的,现如今的秦国已然做到了这点,可还有何远图?
秦孝公不由想起了商鞅以前说的一统六国,只是一统六国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在他活着的时候能不能成就此霸业?
商鞅遗憾摇头,以他的推测,秦国若想要一统天下需要数代明君发奋图强,至少需要三代以上。
而这需要秦孝公为后世立格,确保后世代代明君,坚守法治。
一旦出现一个昏君再次葬送了祖宗基业,一统六国之事怕是永远只能成为空想,永远也不可能达成。
商鞅顺理成章与秦孝公说起了嬴驷的事,劝孝公接嬴驷回咸阳。
想起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孝公也是忧心忡忡。
坚守法治难,代有明君更难啊……
写到这秦胜不由想起了上头那位,上头那位尚且还有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