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3(1 / 2)

加入书签

穷困潦倒。

细想问题的根源,除了自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之外,山高路远,千里沃野水患频繁,常年荒年,都为巴蜀的祸乱埋下了种子。

嬴稷想了很久,巴蜀之患不平,始终是秦国一个不稳定因素,一直下去,要逐鹿中原简直痴人说梦。

知道嬴稷的担忧,嬴柱为他举荐了一个可用之人,可入巴蜀治水。

此人,名叫李冰。

楚易安停了下来,秦淮书写完后也停下。

每个国家都会面临一定的天灾人患,尤其是天灾,李冰能被特意提起,肯定是他的治水之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留了一笔。

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何治水之策。

楚易安脸上的笑明显真诚了很多,双手合十:“说起李冰,我们巴蜀人真该给他磕一个啊。”

秦淮书愣了愣:“你是巴蜀人?”

楚易安点头:“嗯,蜀地的。要不是他,也不会有后来的天府之国了。”

对于楚易安的故乡,秦淮书更多了分好奇:“能说一下他的治水之策吗?”

W?a?n?g?址?F?a?布?y?e?ǐ??????ω???n????0?????????????

楚易安想了想,点头,伸手拿过一支笔,又抽了张纸,在纸上画了个大致地形简笔画。

很潦草,但能看出来山河。

蜀地是平原,西面是高山,岷江从山上往下流。

这样的地形导致了岷江水流太大的时候容易溢出来将平原淹没。

偏偏岷江还不从平原流过,无法灌溉农田。

这条悬空河的存在在很长时间内都导致了蜀地常年水患,很难治理。

李冰奉命治水后考察了当地地形,最后决定采取四六分水,二八分沙的政策,建立起都江堰,这才有了后来的千里良田。

也让巴蜀成为了富饶之地。

仔细讲解了都江堰的各种构成后,楚易安再一次折服在李冰父子的伟大智慧里。

都江堰的建成不仅考虑了汛期和枯水期水流大小变化对农田的影响,还考虑到了从上游带下来的泥沙堆积阻塞河道的问题。

是古人智慧很具象化的表现。

哪怕是几千年后的人,也不禁折服在他的智慧里。

仔细听完之后,秦淮书也深感佩服,看着那纸好半天没说话。

过了一会抬起头来,一双眼睛好似在发光。

有什么话想说,却又咽了回去。

楚易安看他那样有点想笑:“在我所知道的历史上,像李冰父子这样的人不少,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做自己的事情,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秦淮书嗯了声,眼里的星辰从未这么亮过。

被他这样的眼神盯着,楚易安手又开始痒了,咳了一声,低下头来:“崽啊,你再这样看着我我要忍不住了。”

秦淮书:……

一声崽一下就把秦淮书的心神叫了回来,他面无表情的看着楚易安,眼里的星星也没了:“你这是什么奇怪的癖好?”

“怎么能这么说?”楚易安抬起头来,眼睛亮晶晶的:“你不觉得你很可爱吗?”

秦淮书:“……谢谢,不觉得。”

而且一个大男人用可爱这个词,合适吗?

他从小到大听到过很多夸赞,有赞美他容貌的,性格的,能力的,什么的都有。

听过的形容词一箩筐,就是从没听过可爱这个词,哪怕是小时候也没有,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