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42(2 / 2)

加入书签

秦淮书满眼无奈,拿楚易安这些奇怪的爱好一点办法都没有。

荆轲刺秦王失败,这件事彻底激怒了嬴政。

嬴政下令命王翦攻打燕国。

太子丹率兵抵抗,可惜不是秦兵的对手,在秦军攻破燕国都城后,燕王和太子丹率人逃往辽东。

嬴政又命李信率兵捉拿太子丹,燕王无奈之下,听取别人的建议,杀死太子丹后将他的人头献给嬴政,这才暂缓了燕国的亡国危机。

秦军暂时放过燕国,开始南下攻打楚国,夺走楚国北部十几座城池。

不过这时候攻打楚国不是要将楚国打下来,而是要切断魏楚之间的联系。

毕竟这两个国家是相邻的,攻打哪一个都可能被联手针对。

倒不如先把它们隔开,逐一击破。

切断联系后,王贲率军北上,攻打魏国。

截黄河之水引入鸿沟,抬高鸿沟水位,引向大梁。

土石夯筑起来的城墙哪里经得起长时间的水浸泡?

城墙轰然倒塌,大水冲入大梁城内,百姓死伤惨重。

魏王无奈投降。

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

说起魏国的灭亡,其实挺让人唏嘘的。

魏国曾是天下第一雄主,以前哪个国家不看它脸色?

可是从什么时候起魏国开始走向衰落的呢?

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吴起为将,使魏国迅速崛起。

文侯死后,武侯继承了父亲变法图强的遗志,悉心听取吴起等人的意见,带领魏国走向新的高度。

奈何晚年迷失在权力场上,听信谗言,疏远贤臣,逼走吴起。

导致魏国政治动荡,连七雄之首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所以魏国的落败绝不是某一代君王导致的,而是从武侯晚年开始,就已经在逐步走向衰落,只是武侯本人一点都没察觉。

直到魏惠王时期,马陵大战兵败,庞涓自杀,魏国霸主的地位彻底被拉下来,从此一蹶不振。

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

到现在,不过一招水淹大梁就轻轻松松将这个昔日雄主灭掉。

让人不禁发出感慨,昔日雄主,不过尔尔。

在秦国攻打魏国时,楚国那边还发生内讧,楚顷襄王的庶子发动政变上台。

嬴政想抓住这个大好的机会攻打楚国。

于是问李信,若要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马?

李信答,不过二十万。

嬴政又问王翦,王翦却要六十万大军。

可能是王翦真的老了吧,过于谨慎,少了年轻人的冲劲。

于是嬴政派李信,蒙恬率领20万大军出征攻打楚国。

王翦因为建议没有被采纳,以生病为由告老还乡。

李信和蒙恬则去攻打楚国,起初非常顺利,一连攻下楚国数座城池。

可谁知道这时候会杀出来一个昌平君?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昌平君本是楚考烈王在秦国为质的时候与秦国公主生下的孩子,后来楚考烈王回国,没有带走这个孩子。

所以他虽是楚国公子,却是实实在在在秦国长大的秦人。

因此深得嬴政信任,这才派他去安抚楚人。

谁知他会突然起兵反秦,并迅速攻占了李信蒙恬后方已经攻下的一座城池,郢陈。

昌平君的反叛切断了李信和蒙恬的后路,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继续攻打楚国返回平乱。

可就在返回之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