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2(2 / 2)

加入书签

姚启圣和与郑经表面称兄道弟,郑经商船获准泊靠广州,但水师将领皆受姚启圣节制,沿海渔民重返故里,正可谓欣欣向荣。

又过了十余日,姚启圣果然送了信儿过来,他找到了耶稣会树皮,而且确证,这树皮能治疗疟病,只是那东西远在南洋的巴达维亚港,当即他唤来亲信,下达了死命令不惜千金,必须将此药送至案前。

只是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快马加鞭送过来,又要耗费二十天,这就是差不多二个月了。

这还是快的情况下,如果在路上遇到风暴之类的情况,可能就不止一个月了,可能需要三个月?

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苏敏的脑子形成,但是她一直不知道如何开口。

皇帝已经病了三个月了,就算苏敏入宫后,费尽心思让皇帝用膳,但是身体还是一日不如一日,面色发黄,消瘦羸弱。

夜里,皇帝醒了过来,看到苏敏躲在被窝里偷偷的抹眼泪,声音一抽一抽的,怪可怜的,皇帝问道,“好端端的哭什么?”

-----------------------

作者有话说:那时候的地名跟现在差不多,也叫澳门,两广也是。

第53章

苏敏根本难以想象没有康熙大清会是怎么样子,谁会继位?皇后的嫡长子吗?可是在苏敏的印象中,这位嫡子很快就夭折了。

那还有谁?康熙的兄弟吗?

今日,太医来诊脉,支支吾吾半天,最后才跪着跟太皇太后说,皇帝很难支撑二个月了,就是说,或许等不到姚启圣送来树皮。

夜色中,月光倾洒进来,映在皇帝原本就发黄消瘦的脸上,有种奇怪的安定感,他伸出手,摸了摸苏敏的头,然后说道,“陪着朕去一趟广州吧。”

苏敏算了算,从京城出发去广州,如果日夜兼程,驿站快马,九百里加急,那十几天就可以到了,中途累死多少马就不算在内,从依尔觉罗回来的时候,瘦了一圈,几乎没办法站立就能看出来,那是多辛劳。

皇帝必然不能这么走,那他就得做船,可是从京城坐船去广州,有专门龙舟前行,少说也要三十天,其实充裕的算起来要四十天左右。

似乎看出苏敏的顾虑,康熙沉默许久,起身,带着她去了次间,里面有一面墙上挂着舆图,平日里都是用布挡着的。

苏敏仔细的把宫灯照过去,皇帝掀开挡布,指着直沽港(天津港)口说道,“从这里走海运,不出意外,二十天左右就能到达,如果运气好,可能十几天就到了。”

苏敏吃惊极了。

这是一条比较凶险的路,第一个问题就是多年的海禁导致,大清的水师匮乏,还有一个就是海盗猖獗,如果在遇到天气不好,很多事情都是未知数。

但是有一点自然是肯定的,那就是确实是快,如果在加紧速度,遇到顺风,甚至十几天就可以到。

“陛下,奴婢陪着您去。”

***

康熙十二年三月底,天气渐渐有了暖意,积雪融化,顺着琉璃瓦滴滴答答的落了下来,原本该是大地回春的好日子,但整个宫内却被一股沉重的死气笼罩。

养心殿内,群臣早朝。

皇帝斜倚在扶手上,露出几乎形销骨立的手指。

殿下官员按品级列成两班,石青补服在昏光里连成一片,最前排的康亲王杰书穿着缎面五爪龙朝服,文官列里的索额图还穿着仙鹤绣纹朝服,他垂着的眼帘遮住眼底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