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3(2 / 2)

加入书签

“阿娘阿爹,好香啊,你们快闻!”林多粮忽道,他吸了吸鼻子,顺着香味伸长脖子了看,“是二叔二婶家的烤鱼,这烤鱼怎么做的,闻着可真香!”

张腊梅和林大田也闻着那味儿了,接连咽了下口水。

村里人都传林姝厨艺好,做出来的饭菜忒香,据说大婚那一桌子喜宴就是她拟的菜单,上头那大部分菜都是她教给何桂香的,村民们吃了之后都回味无穷咧。

没想到这死丫头只是烤个鱼也能烤这么香。

林姝其实也没做什么,不过是撒了点盐巴,鱼腹再塞了几片紫苏叶和一把青花椒,菜畦里栽种的紫苏和青花椒树来不及带走,但家里有她晒好的紫苏叶和干花椒,这些走的时候都带上了。

烤的时候再往鱼身上刷一层油,外层便烤得焦黄焦黄,连带着鱼肚子上的肥油也都烤了出来,滋滋地冒着油水。

家里盛油的油罐子、还有阿娘挂在房梁上的那好几包野猪猪板油,都被周野连同粮食一起带去了山洞里,今日本来吃不到油的,但方才有好几户人家都用油换了鱼。所以,这不就有油了么。

当然,换来的油不多,她也只敢浅浅地刷上一层,得省着些吃。

鱼熟得快,在米粥还温热的时候,四条大鱼便都烤好了。

林姝将其中两条烤鱼对半分开,林小蒲和廖墩子一人半条鱼,阿娘和她一人半条鱼,剩下两条整的,林大山和周野各一条。

林大山想着闺女胃口变大,便跟闺女换了一下,“阿姝,你吃这条整的,阿爹吃半条就够了,唉,阿爹今儿不用下地干活,饿得没那么快。”

林姝听到这话也跟着叹了一声。

村里的田都是挖了沟渠的,能一直通到河里,可如今河道水位大涨,河里的水都排不出去,这田里的水又如何排。

这需得官府给力,及时疏通河道和修筑堤防了。大水后,河道排水不畅往往是因泥沙杂物等淤塞,最直接的法子便是官府组织人手疏浚河道,将河道拓宽加深。

这次水灾不小,上头要救人赈灾,又要及时治水,也不晓得上头的官员能力如何,顾不顾得过来。

想到周野跟村里其他汉子不一样,什么事情都喜欢研究一二,林姝当即问他,“阿野,咱上头的县老爷什么来头,靠谱不?”

周野讶异,不过很快便明白了林姝的意思,“井溪镇上头的县是太平县,咱们这位县太爷已就任第三年,在任期间无功无过。不是个贪官,但也没什么作为。”

林姝:得,懂了,咸鱼一个,能苟则苟。

但她不信咸鱼从一开始就是一条咸鱼。

地方官员任命是流官制,不得原籍为官,也不能在一地久任,三年一任,任满后考核换地儿,或升或贬或是平调全看三年政绩如何。

如今发大水,地方官一个处理不好头顶乌纱帽不保,可若表现好了,趁此机会扶摇直上未尝不能。

林姝只盼这位父母官不是一条只会混吃等死的咸鱼,至少遇到事儿后能够立起来,如此这场洪涝造成的损失才能降到最低。

周野看向她,声音压低,“阿姝,西南之地天高皇帝远,在我看来地方官只要不贪便已胜过许多人了。”

林姝深以为然,甜水村这边已经够穷了,真要遇到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那百姓的日子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好过。

周野又道:“像甜水村这样的小地方,其实县太爷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镇上的地方豪强百年氏族。井溪镇几个当地大户家风都还可以,有这些大户坐镇,街头的地痞恶徒也少。闲汉偷子这些便避免不了,哪里都有。据说有些地方一整个村乃至镇子都偷风盛行,若有外人借道,总免不了被当地百姓顺走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