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2 / 2)

加入书签

“呃……”

苏轼这下是彻底看不懂了。

他是有点自恋和爱出风头啦,不然也干不出小小年纪当街卖画、对对子的事情。之前以为眼前这非富即贵的小豆包是看中他天资高,想借买画为由头,结个善缘呢。

谁能想到,是真看中他画了啊?

苏轼恍恍惚惚的,随手翻看自己画的几笔青竹怪石,都觉得眉清目秀了起来:难道说,他的画技真的还不错?

平心而论,对于七岁的小孩而言,苏轼的笔墨已经是超出年龄的水准了。但扶苏看中的可不是这个,谁让这些画的主人是传说中的苏轼呢?

苏轼可不像李商隐之类的怀才不遇者,在后世才偶然翻红的,当代的文坛他就是人气TOP啦。要不了几十年,在街上叫卖都无人理睬的字画,就会成为炙手可热的珍品。

扶苏没想到,原以为是搭话的引子,反而成了这套出宫的最大收获。

不过,他看苏轼怀里揣着的习作甚是眼热,想趁人不注意,跳起来用手去够。

奈何苏轼早有防备,坏心眼地利用海拔优势,把纸举得高高的:“既然小郎喜欢我的字画,那我更要留个完美的形象,可不能用习作敷衍了事,自毁招牌啊。”

他笑起来露出一排白齿,就算扶苏的背后有好几个侍卫跟着,也丝毫没有不自然的感觉,反而显得恣情随性,看得扶苏既牙痒痒,又真的生不起他的气来。

心里反而觉得,唉,他都苏轼了,是什么性格你不知道吗?跟他计较个什么呢。

扶苏自以为是包容,实际上完全是因为身高不够而放弃:“既然苏大郎不想给,我就不要啦,你书桌上这些就归我了?”

陈总管自从进了房间后一直沉默着,唯独此时有眼力见极了,从怀中掏出几贯钱交给了苏轼。后者数了数,按照均价算,比他在摊上摆出来的价格多了一倍。

但是聘狸奴的流程可不只是本体,还要买些狸猫爱用的鱼饭、爬具、木天蓼之类的配套设施,也是笔不小的花销。苏轼因而没有推辞,对扶苏拱手:“多谢小郎眷顾我生意,下次我有了新作还找你。不知小郎君家在何处?如何称呼?”

扶苏说:“我名叫赵肃。”

是他此世的大名。

这个名字呢,主要在宫中和朝堂有认知度,在宫外远不如“成王”的名头流传得广。苏轼又是来汴京旅游的,自然是没听过。

不过他一听到“赵”的字眼,又见扶苏自报家门时侍卫首领陡然绷紧的脸色,也猜得八九不离十,面色如常地笑了笑,却没有往深了追问。

但扶苏曲着手指,敲了敲脑壳,仔细思索后认真道:“你要有了新作的话,就到……到濮王府找我吧。或者我们也可以通信呀,就不怕你回眉山之后联系不到了。”

扶苏可不是有什么刻意隐瞒身份、微服私访的恶趣味。问题是他要真自曝家门,苏轼就得跪着和他说话了。谁能受得起堂堂苏子瞻的一跪呀?反正,多少有点迷弟心态的扶苏是受不起。

宗室子的身份可就好使多了。虽然跟皇家沾亲带故,但又不是官身,不讲究那么多繁文缛节,不至于因身份差距毁了今天萍水相逢的交情。

苏轼点了点头:“我记住了。待我聘得了狸奴,便写信给你。”

扶苏合掌期待道:“好,我等着。”

心下却盘算起来,要不要我也弄个什么宠物养一养呢?猫?狗?鸟儿?乌龟?不行不行,最好得外观上威武彪悍一点儿的,符合他“主战派”的人设。

一想到主战派三个字,扶苏就想起自己今天的主要目的来。他眨巴了一下眼睛,状似好奇地提起来:“对了,我听说西夏的使臣最近也住在大相国寺里头,苏郎你有见过他们吗?他们长什么样?凶也不凶?”

苏轼在听到“西夏”两个字后,脸上闪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