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6(1 / 2)

加入书签

的李朝似乎也知晓此事,频频在南边作乱。朕想着忍一时之辱,待西北平定之后?,再缓缓经略南方。谁知道,竟给国家留下一道祸根啊。

扶苏读完之后?,一声长叹。

仁宗的信中,自己揽下了首锅。然而真如同他说的一样祸端源自自己的误判吗?上帝视角来看?,确实如此。但处在官家当时?的立场上,北边的宋夏战争已经十?分吃紧,都需要一场新?政来改革顽疾了。难道还要冒着两线作战的风险,在南方大显神威吗?

官家唯一做错的,就是误判了侬智高。他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否则也不?会依附交趾也能积蓄到独属于自己的力量,反宋之后?,又连破数城了。

但让扶苏感慨的,不?只是这个。

他拿着薄薄的一张信纸,走?到了窗边,对?着初升的日光看?了一会儿。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封“罪己诏”,而且比前朝的公开罪己诏更值得称道的事,它是一封私人的家书。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是堂堂的人主、人父对?着亲生儿子检讨己身得失的。没有一丝作秀的成分,全是不?掺水分的真情?实感。

倘若这封信流传出去,仁宗的名声还会再上一个台阶吧?

扶苏兀自在窗边站了一会儿,仔细地把信收进了书柜的深处。公不?公开的事儿以后?再说?。至少他要好好地保存起来。

然后?,他读起了下一张纸——

肃儿啊,侬智高的前情?大抵如此。朕虽然钦佩他少年胆识,但他杀害知州,有损国威,大宋是无论?如何都要出兵平叛了。朕已经与诸位相公们?推举平叛的将领,无论?是晏卿、富卿都推荐了范仲淹、或者韩琦两位卿家。

范卿、韩卿自是极好的人选,但近来辽夏激战正酣,北方边陲恐怕离不?开人,否则这两国都有扰边的嫌疑。肃儿,你既然发掘了王安石,能否再为朕推介一二?将领呢?

扶苏哭笑不?得。

官家把他当成什么啦?除去历史?挂不?算,他现?在认得的有名有姓的大宋官员,也就晏殊富弼宋祁司马光王安石这些人。上次推荐王安石,纯粹是因为他与阿菩认识,巧合而已。

但是。但是……

倘若是这一次广南平叛的话,扶苏的心中还真有一个人选。

因为,他已经想起了为什么自己会特意记得“侬智高”这个拗口?又不?常见的名字了!

——狄青啊!

打败了侬智高的人,是狄青!

这可是北宋有数的名将,能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当上枢密使,他的含金量有多大,就不?用多说?了吧?

他是从宋夏战争的“好水川”一战中凸显名声的。没记错的话,其为人还得到了范仲淹的赏识,被范仲淹赠送了一本《春秋》。他被看?好的程度可见一斑。至于现?在?他似乎还在西北边境驻守着,不?曾在朝中声名鹊起。

所以,扶苏就在他的回信中写到,韩琦离不?开西北,但他的手下可以啊!

至于具体哪个手下比较行?

您为什么不?问问神奇的范仲淹呢?

至于担心手下没名声没威望,镇不?住平叛的大军?那好办啊,选个有能力的,长相凶一点的,能镇住下面人的不?就好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