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1(1 / 2)
”他又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官家封我为劝农使,本意就是命我将此物?推广全国。今日既然诸位看见了,那我也?拜托诸君,替我写一篇文章,介绍一番可好?”
已经没有人在意“天啊赵小三元刚入官场就能被官家亲自选官还委以重任”,他们眼里瞧着的都是那个?明晃晃的大饼——他们是第一批见到?棉花的人,也?是第一批有资格给它树碑立传的读书人。
换言之,当棉花推广开来,但范公、欧阳公等文坛大佬还没来得及撰文时,士人学?子之间流传的,还不是他们的文章?
这可是名声?大噪的好机会啊!
读书人求官求财者甚多,也?有如张载一般无心?科举,一心?追求著书立说的人。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名声?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前者能帮助他们获得商人的资助、高官甚至官家的提携;后者呢,连好名声?都没有何谈著书立说?别人根本不认你的!
扶苏这一举动,堪称是自己造了张饼,分给大家吃。而他明明可以独吞掉“首倡之人”的名头,令自己的名声?更?上?一层楼的。
想通这一层的人,看他的目光都要带上?一层圣父弥赛亚般的滤镜了。
但要让扶苏说,明明知道大宋最不缺甚至过剩的都是读书人,干嘛不利用呢?免费的笔杆子,甚至不用花钱约稿的,多划算呀。
你瞧,台下没有一个?不愿意的,都争着抢着要写呢。
就连坐在一旁的杨安国也?道:“老夫亦算参会之人,不知可否忝作一二?”
他全程只负责主持秩序,扶苏的那些话?术都是他自己准备的。以杨安国的眼力?,当然听得出来个?中恐怕只有三分真?、七分假。难道你一个?新鲜出炉的小状元,就能拿着官家秘密准备许久,朝中大员都不知其存在的棉花制品招摇过市?还能随便传给人看?官家不找你麻烦吗?
不过,关?于赵小郎身世上?的蹊跷,他和梅尧臣此前探讨过一番,心?里早就有数。至于话?术嘛真?假不重要,好用就行。别说,赵小郎说得连他心?里都泛痒痒,想动一动生疏了许久的笔头。
扶苏激动得点头连连:“当然啦!您愿意写的话?当然再好不过!”
杨祭酒,虽然后世声?名不显,但在当朝的水平并不低。学?问?文采的水平稳稳压过他一头的,超不出一掌之数。这样?的人来给他写推广软文,还是他赚了呢。
至于集文,排版嘛……
“子厚兄既是第一个?问?我此物?为何的人,集文排版后续之事,就拜托给你如何?”
张载顿时受宠若惊,指着自己:“我?”
“嗯!”
他刚想推辞,自己一介白身哪里够格呢。但扶苏绝不会放跑自己看上?眼的白工:“子厚兄,你能一眼看出它的不凡之处,还能联想到?百姓生计,足以说明你与此物?缘分不浅,不是吗?”
他还发动了卖萌攻势,努力?眨巴起乌溜溜的大眼睛来:“就当成是帮我一个?忙,我欠你一个?人情,好不好?”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张载只好应了下来,一脸自己“占了大便宜”的神情。周遭人看他也?俱是羡慕嫉妒恨。但扶苏却暗道:风光长宜放眼量呀。一千年后,谁占了便宜还不好说呢。
敲定了这番彼此都觉得自己大赚的交易之后,扶苏又定了个?交稿的时间,和张载的联系方式,便在一片热闹的议论声?中悄然退场了。
等到?有人从狂热的讨论中恍然回神,发现文会原本的主人公不知何时消失之后,扶苏溜已然到?了国子监外。
开玩笑,难道我会不知道那些想提问?的人都是什么心?思吗?才不会给你们考倒我的机会呢。
当了快一个?月的文曲星降世、神童小三元,他也?是有包袱的好不好。
不过,这次文会最大的目的,也?就是棉花已经全部发下去,给学?子们当参考样?本了。也?不知道他们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