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3(2 / 2)

加入书签

转念一想,好像也不奇怪?这不正是“人言不足恤”的拗相公本色么?而且,能想出“市易法”这种脑洞大的改革法门, 他?肯定对如何跟辽人做生意很有心得。

既然?人家愿意, 扶苏也心安理得了起?来。

“官家呀, 那你能不能帮我问问王大人,现在十六州那边的百姓生活得如何?对大宋有什么看法?特别是冬季保暖的方面。”

下一刻,一只?温暖的大手盖上头顶:“又想出什么鬼点子??”

“只?是个想法……官家, 你说,我们能不能像辽国走私马一样,把?棉花走私到?那边去??”

扶苏掰着指头:“要是十六州的百姓会买我们的棉花,给官府的税收就少了,他?们的衙门也就变穷。再编几个故事,派人传一传,民心也会向着我们这边儿?。”

“要是棉花被辽人发现了呢?”

“走私嘛,老百姓都有默契的。没那么快暴露的。但纸肯定包不住火,等辽国的官府真的发现过来那一天……”

扶苏顿了一下:“咱们的战马,不也养得差不多了么。”

那只?大手立刻覆盖过来,把?扶苏的头顶揉得乱蓬蓬的。官家止不住地喟叹:“真是谁来了都算不过你。”

“嘿嘿。我不也是大宋子?民。”

“朕等会儿?立刻休书一封,让王卿帮你仔细打听一番。”官家说完正事后,表情松了下来,不自觉带上几份哀怨:“只?是,肃儿?啊,你为何光对百姓们上心,却见?不到?朕在前朝替你舌战群儒呢?”

他?说的是弹劾事件的余波。它?并未如想象一般销声匿迹,反而随着扶苏“劝农使?”的官衔和国子?监的文会更加热闹了。平均每天早朝就有一个言官站出来,说他?率性恣睢、轻纵官员的。还说这是亡国之相。

仁宗又不能掀开马甲,说朕宠自己儿?子?,你们管得着吗?只?能唾面自干,好不憋屈。

关于这事,扶苏亦有所耳闻。

“锵锵!”他?从袖袋里掏出一本书:“我这不是帮官家分?忧解难了么?”

“这就是你在文会上,邀请在座士子?同修的新书?”

扶苏开文会的事,京中俱有所耳闻。但好事者打听来打听去?,既没听说三元大发神威,也没打听出他?出丑的传闻。大家唯一知晓的,就是三元邀请在座学子?士人写文章,共撰一本文集出来。当时还有许多人暗暗骂他?招数歹毒,拿自己的名声分?给他?人,好收买人心。

这不,满座没一个愿意骂他?的。

至于文集的内容是什么,包括仁宗在内也不知情。他?好奇地翻开第一页,赫然?是雕版印出的“目录”两?个大字,目录之下罗列着“范纯仁”“苏轼”和诸多参与?文集的学子?的大名,和各自文章的标题。每篇文章最后都缀着一个数字作为页码。

仁宗赞了一声:“这倒是新奇。”

不过他?早就对自家儿?子?的突发奇想见?怪不怪。目录的创新只?是其中不起?眼的那个。随机翻开一篇文章看了两?眼,仁宗绽开了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不错,倒是要看看那帮子?言官读了此书,还有什么可说?”

“只?是委屈了肃儿?你。”他?叹气道:“旁人只?知道棉花一物经由你之手推广。却不知它?原是由你发现的。”

仁宗在心中暗暗称量了一番:若要恩赏,成?王的身份再往上一步便是东宫,肃儿?定不愿意。三元呢,初授为劝农使?已是破格,官位再往上提便是木秀于林,反是在害他?,更不可取。

扶苏却毫不在意地晃了晃脑袋:“没关系啊,这有什么的。”

他?是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委屈啊。棉花不是他?种的,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