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3(1 / 2)
人做官的?范纯仁和曾巩对视了一眼,都?点了下头?。
曾巩在“官营”二字上画了个圈。
“几?日一刊发?定价如何呢?”
扶苏说:“军队里?免费人手一份,这是原先就定好的?。若是百姓们购买的?话……”
他比了个手势:“三文?五文?”
“……有点高了。”
“那就两文吧。”扶苏也没多纠结:“每七日一刊发,一个月刊发四次。这个频率你们觉得怎么样?”
“不更频繁一点么?”
“频繁了的?话,内容和质量恐怕跟不上。倘若这个报纸以十?年计算,每七日一份,一年五十?二份,十?年就是五百二十?份。再频繁一倍的?话,就是一千多份。《诗三百》都?不够登的?,我怕我们以后真的?要拿《尚书》《礼记》充数了。”
还有一个隐性的?问题,扶苏没有宣之于口。那就是这个时代的?文化产品总量。他的?第二世信息发达、世界联通。光是报纸登载各国要闻、轶事就足够水一期了。但现在在大宋,有能力从事文化创造的?总人口就不多。
如果报纸能顺利办下去?,肯定要从外部引入投稿的?。不过那是以后的?事,前面几?期的?内容肯定得打个样。
那么问题来了,报纸上该登载什么内容呢?
说到这个,苏轼终于有发言权了。他双眼发光,兴致勃勃地说道:“能不能留一块地方刊载文章的??”
扶苏:“嗯?你要刊载?”
“不是,是我阿爹!他写了好多文章,都?很?精彩,只可惜欣赏者寥寥。要是能登在报纸上,人人传阅,那该多有面儿啊。”
苏轼的?阿爹,不就是苏洵么?
他的?文章?《六国论》?
扶苏当即点头?:“没问题!”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而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这当真是大宋从皇帝,到官家,到百姓人人都?该一读的?好文章。而况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在宋朝,除了年幼的?苏辙外,五位都?在朝廷做官呢。这么好的?时代,错过了他们的?文章简直是天大的?损失。
“你们还有什么想法吗?”
“既然说要让百姓识字,是不是也该刊一些例如《说文解字》集选之类的??”
“若说移风易俗、礼仪教化,《二十?四孝》之类的?故事是不是也可以登上?”
扶苏:“……二十?四孝还是算了吧。”
里?面有几?个故事真的?蛮渗人的?!
“不过类似的?故事可以写几?篇上去?。”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布?页?不?是?ǐ????u?????n???????2?5?????o???则?为????寨?佔?点
他说完之后,发现大家俱是一脸紧张地看向自己,不由得摸了摸滑溜溜的?脸蛋,满腹疑惑地问道:“怎么了么?”
他刚也没说什么了不得的?话吧!
众人面面相觑了一阵,最后还是最童言无忌的?苏轼开了口:“赵小郎,你说的?不是前几?天那种‘诸葛亮智破司马懿’那种小故事吧?”
扶苏顿时哭笑不得:“当然不是!”他才?没有成为罗贯中的?爱好呢。
但众人皆一脸半信半疑的?模样,他只好抹着脸解释:“我之前不是事急从权嘛,为了传播棉花,大伙都?喜欢听?武侯的?故事,我才?……”
范纯仁松了口气:“那就好。”
扶苏暗道:就一个胡诌的?小故事,能把你们吓成那样吗?要是后世的?野史给你们看,那还不得……不,还是不要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了。
为了撇清和冯梦龙的?关系,“这样吧。第一份报纸,我就登载一篇辟谣,驳斥一下我自己发明出来的?野史,怎么样?”
苏轼又是一语中的?:“你不会是为了那个话本?子的?借东风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