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9(2 / 2)
扶苏:“……”
他?之前冲动的想法被浇了盆凉水,还不得不承认,王安石说得有道理。
“那……”
王安石自顾自把话?头接了过去:“那不如写一篇文章如何??便以这三头牛为引子。汴京的百姓们瞧见您记挂着他?们,说不得比吃到您亲手分的牛肉还开心呢。”
扶苏的脸有点红:“是,是这样吗?”
王安石信誓旦旦:“当然了。”
“……不对。”扶苏突然说:“百姓们从不强求我写什么文章的。倒是你们,一个二个的都催得紧。所以不是百姓们高兴,是你们想看,是也?不是?”
扶苏一把揪住王安石的狐狸尾巴:“说吧,是谁让你诱惑我的?”
差一点就被套路上,中计了。可恶。
王安石老?实交代:“是范相公、富相公。”
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微臣亦真心想看。您的文章许久不曾问世,大?家都想一睹三元的风姿才华。”
所以啊,别执着你那科普小?短文了,写篇正儿八经的给?大?家开开眼界吧。
王安石诚挚无?比,反把吃软不吃硬的扶苏架住了。扶苏看着他?诚恳的眸子,说不出拒绝的话?。
“好吧。”扶苏说:“那我就写一篇吧。但绝对和牛什么的无?关!你就当这事儿没发生过。”
结合北方传来的线报内容,扶苏已经知道,他?该写什么了。
-----------------------
作者有话说:坐了一天车赶出来的一章……燃尽了……[裂开]
第117章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的《卖炭翁》诉说?了贫贱百姓维持生计的遭遇的种种艰辛。贩卖的是取暖的木炭,自己却连保暖也难以做到。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宫市又能用极低的价格, 买下一整车木炭,剥削得底层人民生活难以为继。
那?么, 本朝在推广棉花的时候, 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汴京人民可以自种自织、军队的棉袄可以配给。
但弹棉花、织衣裳的工人们,他们会否在终日劳作之后, 连买一件棉衣的余裕也无?
当扶苏把这?个问?题当着仁宗和几位相公?的面提出来后, 垂拱殿陷入了沉默。
答案当然是:会的。
资源匮乏、官府盘剥、商人逐利。落在百姓手中的剩余价值少之又少,甚至不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这?是每个封建王朝的通病, 不因哪位仁君、哪个能臣的意志为转移。“卖炭翁”始终存在着, 只?有数目多或少的区别?。
正因答案过于残忍,与范仲淹等人的治世愿景相违背, 所以才无人敢言。蔓延的沉默之中,唯有官家一脸淡然地问?道:“那?么, 肃儿, 你是如何想的呢?”
每当肃儿提出严峻问?题时, 他总会准备好相应答案,从没有把难题抛给众人,自己当甩手掌柜的时候。所以, 官家相信, 关于棉花如何惠及百姓的问?题, 肃儿的心中早已有了对策。
扶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