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7(1 / 2)

加入书签

让官家露出这样的表情啊?他?好奇地踮脚,一边扒住官家的胳膊,试图一探究竟。

官家皱着一张脸,把信纸丢给他?:“肃儿,你自己?看吧……”

扶苏认真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的表情也?怪异了起?来。不出所料,辽帝的国书中果然对宋军借机“侵入”云州表达了谴责。但既不是如扶苏所想一般难听直白?,也?并非后世的外交辞令般充满了假大空。

而是用一副兄长的口?吻,痛斥“弟弟”为什?么要背刺自己?,置亲情于不顾,在边疆作乱。难道我们兄弟和?平共处了几十年,真的要上?演“郑伯克段于鄢”的人伦惨剧了吗?做哥哥的我实在于心不忍啊。

看得扶苏嘴角直抽。

他?没猜错,这口?吻,这笔迹,还真是辽帝耶律宗真亲笔写就的。

不过,扶苏总算能理解为什?么仁宗会做出那副表情了。并非被虚假的、不存在的“兄弟情”所困扰,而是信中所说的《澶渊之盟》以来的几十年和?平。

虽然《澶渊之盟》签订得并不光彩,宋朝还落入下风,许诺了岁币……

“但这几十年来,辽宋边境果然再无战火吧?”扶苏轻声说道。

仁宗深深地叹息:“是啊。”

辽国在北边坐大,宛如卧榻鼾睡。但在践诺守信方面算得上?极好的邻居。至少?他?约定了彼此和?平,就真的不再南下扰边。不像华夏之国往常的北边邻居一样,协议照签、亲照和?、边境照样骚扰。

扶苏不是土生土长的宋人,自然觉得幽云十六州回归是自然之理。但对于仁宗和?同时代的很多人来说,几十年,就是半辈子、乃至一辈子,真要打破这安稳的平衡,需要极强的魄力、和?孤注一掷的勇气。

“这招真是太狠了。”扶苏嘟囔道。

“嗯?”仁宗回过神来:“肃儿你说谁?”

“我大伯!”

官家乃是真宗的独子,扶苏本?是没有亲大伯的。但结合刚才的国书上?,辽帝一口?一个“弟弟”,仁宗很快明白?了过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仁宗大笑完过后,安抚似地拍了拍扶苏的聪明头颅:“肃儿莫忧心,阿爹方才不过是一时感慨罢了。”

他?在心中暗暗反思了自己?的失职:怎么能把动摇的一面展露给儿子呢。万一他?觉得朕这个当爹的软弱可怎么办?不行?!

为了给扶苏吃定心丸,仁宗甚至主动见招拆招了起?来:“这国书中只字未提辽国己?身如何,末尾虽用威胁接尾,自比于郑伯,却连个确切时日都未提及,不过一句空话耳。”

要是真想夺回云州,不该说句比如“来年定要你们好看”之类的狠话吗?

沦落到打感情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辽国此刻,恐怕是左支右绌、凑不开手。去岁攻伐党项未果,果然让他?们元气大伤了。”

扶苏点头连连:“我也?是这么想的。”

仁宗想说的就是他?想说的。他?还以为自家爹对着那信,心软犹疑了,想陈明利弊呢。谁知道他?心中门清。

几十年的和?平说没就没,确实可惜。但辽国可不是完全像信中一般楚楚可怜。

“阿爹还记得,庆历三?年之事?吗?”

庆历二年,宋军西夏于西北僵持良久,辽国袖手旁观。但那一年,他?们就狮子大开口?,提出了要大宋“增岁币”的要求,否则就要倒向西夏。宋朝派出了富弼出使,谈了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此事?方才告一段落。

富弼也?是因此一桩大功劳,才没有因为新政失败被立刻贬黜出京,等到了扶苏和?仁宗达成协议后,给他?的官途强行?续上?一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