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7(2 / 2)

加入书签

“你现在怎么这样了,变心了,唉。”说着,还假模假样地牵着叶秀枝,拿她手背给自己擦“眼泪”。

看吧,就这赖皮样。

叶秀枝再大的火气都没了,她好笑地拍了拍她肩,也是为数不多干净能下手的地方,“行了,锅里有热水,洗洗准备吃饭。”

“遵命。”

那桶泥鳅被叶秀枝养在水盆里,准备先去去淤泥,等干净了明天再做红烧泥鳅,简单又好吃。

今年,气温上升得格外快,才堪堪过完春天,就迅速入了夏。

对于天气问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最为敏锐,怕什么?最怕旱年,天气一热,气温一高,就容易引发干旱,粮食收成减少,闹饥荒。

芦花大队有三条大河流经,但只有一条是水源充沛的,离得远,虽然挖过一条水渠,但渠线低,能灌溉到的田地还不足五分之二。

往年,天一热,楚耀国就忍不住焦虑,他身为大队长,最担心干旱问题,吃不好也睡不好,一直得等夏天过去,他才能真正安下心。

前几天,楚耀国去隔壁县开会,过了三四天才回来,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一个好消息:经过几天讨论,上头决定再引一条水渠,哪怕炸山引渠,也要彻底解决这个干旱问题,到时候别说他们,周边几个大队,都不用愁水源了。

叶秀枝高兴地问:“真的假的啊?”

“我骗你干啥。”

“那太好了,要我说,早该这么搞了,啥时候开工?”

楚耀国:“尽快,越早越好。”

楚颂埋头吃饭,没把爹娘的话放心上,这些事,她一向没放心上,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但很快,她笑不出来了。

炸山引渠是项大工程,芦花大队好几年没有过这种大动静,连知青点的知青都有些兴奋,要是能解决水源问题,这片地区,以后粮食产量起码能翻一番。

于是,全芦花大队,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能动的,全都投入到生产和引渠事业中,大嫂柴雪琪听说后,都从厂里请假回来帮忙干活了。

楚颂好手好脚,躺在家里,连她爹都看不过去了。

楚耀国:“仙仙,现在关键时期,咱们队人手不够,你也来帮忙。”

楚颂无法拒绝,只能苦着脸加入战斗。

挖渠,这可比楚颂之前干

的农活累多了。

队里一些身体素质好的青壮年,每天天不亮就得上山挖渠,等天彻底黑了才有休息时间,回家倒头就睡,没等睡几个小时,又得起床干活。

楚颂属于“弱劳动力”,加上楚耀国和叶秀枝虽然看不惯她在家闲着,但也不忍心真让她干多少重活,所以给她分派的任务就是推着小推车运碎石下山。

这已经是相对轻松的活了,还是把楚颂累得够呛。

为了提高效率,楚耀国特意开办了个临时食堂,每天统一做好饭送上山,省下吃饭时路上来回的功夫。

楚颂灵机一动,毛遂自荐道:“娘,我可以去食堂帮忙!”

食堂的工作再怎么累,也比现在强。

叶秀枝瞥她眼,立刻知道打着什么小九九,“你会做饭?”

“虽然我不会做饭,但我可以洗菜啊,还有洗碗。”

“就你?等会再把人家的碗摔坏了。”

楚颂不服气,张嘴要反驳,叶秀枝接着说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没用,现在在食堂帮忙的几个嫂子,等做完饭照样要参加劳动,你以为就没事干了?”

楚颂不死心,“那我还可以送饭,做完饭,不是还要有人送饭到山上吗?我可以!”

如果非要在送饭和送石头之间选一个,那她果断选择前者!能轻松一会是一会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