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6(2 / 2)

加入书签

王英很茫然,她十八岁就进了纺织厂,看着纺织厂越做越好,越建越大,家属楼、供销社、托儿所、小学、中学,这些都是后来建的。

这里承载了她很多美好的记忆,她以为她能在这里干到退休,现在却是这样。

王英不由得抓住了李超启,他的手臂就宛如救命的稻草。

李超启抱住她,拍着她的背,“别担心,这不是还没有吗,而且国家不会不管我们的。”

他这话说到了了王英的心坎上,倒是真的让她缓了过来,的确,国家不会不管他们的。

这也就是在华国,在国外那是只会想让人问候脑子。

但在华国就是这样,而且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度奇高。

不过李超启是这么安慰王英的,自己却是一直在看报纸,想办法。

毕竟倒闭的不是一家厂子,倒闭的那么多国家就是想管也管不过来。

而且要怎么管呢?开新厂然后把工人安排过去吗?那不是跟之前一样了,那为什么不要原来的厂子?

大儿子也说了,以前是计划经济,现在不一样了,改革开放,国家要变革。

他琢磨了很久,想到了做个体户,他观察过了,那些没工作的个体户就是卖个包子都赚的比他们多。

不过他们要看客人多少,不像他们只要工作厂里就会发工资,还有厂子福利,达到条件还会分房。

和个体户差别还是很大的,另外个体户说起来也不好听。

不过要是厂子没了,没出路了也只能干个体户。

他想好了,他和妻子的手艺普普通通,卖包子肯定卖不了,而且他们住的房子是纺织厂的,要是辞职了他们连住的地方都没了,还要另外找房子租,更没有工资托底,真要辞职肯定也只能一个辞职,那就是他了。

辞了之后去南方进货,买点小玩意儿,只要新鲜说是南方进的,就不愁卖。

哪怕李超启想明白了,但在工厂里待久了,他还是很难下定决心去改变。

这一拖又是大半年过去了,赵章放假了也又上学了,正式成为一名高三生。

他回家的这一天,李超启突然宣布,“我辞职了,做了个体户,挣的还行。”

这事还要从一个多月前说起,李超启原来一直在筹划踌躇不前阶段,但是厂里放出消息要让一部分人停薪留职,也可以买断工龄。

李超启特意去仓库那边打听了,不知道怎么就半年时间出货量又减掉了三分之一。

他又打听了两天,果断选择了买断工龄,停薪留职看似好,以后还有回去的机会,但是他知道没有了,凭什么那么多工厂倒闭了,罐头厂就能幸免?

和上一世不一样,这回他没在第一批名单内,但他要买断工龄厂里自然是愿意的。

他签了字,钱就给到位了,一点都不拖,生怕他反悔。

知道的人关系不好的嘲笑,好的替他担心,还劝他跟厂里说说好话再回来,买断工龄的钱看着多,但就是一锤子买卖,以后更是连退休金都没有。

李超启婉拒了他们的好意,也没敢跟王英说,把买断工龄的钱拿来当本钱,以出差为由跑了一趟南方。

他钱少,又是第一回做生意,放不开,进的少,卖不上价,但就是这样他都赚了好几百。

李超启就想到卖别的呢,衣服一件才一两块,卖出去可以五块六块,利润多很多。

李超启进了衣服,跑了一遍发现衣服体积大,而且还要看款式,款式不好看的很难卖,就是亏本把货清了都比在那慢慢卖的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