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9章 把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的另一边去(2 / 2)
后者深深吸了一口气,那饱含金属气息的车间空气似乎也变得沉重起来。
作为一名飞行生涯始于歼6丶亲自飞过前三代战机的老飞行员丶作为一名真正思索过要如何用歼8对抗F-22的老指挥员。
万千感慨如潮水般堵在胸口。
二十多年的隐忍丶追赶丶奋起直追的画面仿佛在眼前飞速闪过。
但到了嘴边的话语却迟迟说不出口。
最终,只化作一个从胸腔深处迸发出的丶沉甸甸的字:
「好!」
旁边也适时地响起一阵掌声
稍后,郑良群定了定神,继续追问:
「那麽,它的飞行包线……隐身性能究竟如何?」
这个时候一个洪亮的声音却突然插了进来:
「哎哎哎,老郑!」
海军参谋长卢俊海海军中将上前一步,半开玩笑地伸手阻止:「这五十号工程,最早可是我们海军出资维持下来的,就算要提问,怎麽也得我这个『娘家人』先开口吧?」
郑良群被这突然的「发难」弄得一愣,随即无奈地摇头:「老卢,你们舰载航空兵满打满算才三个旅的规模,就算把江南和连海那两条新航母都算上,顶天也就五个旅的编制……盛飞这麽大的产能,你们海军一家可喂不饱啊!」
卢俊海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脸上带着一种「你糊弄三岁小孩呢?」的表情。
他立刻翻起了旧帐:
「得了吧,当年你们空军说要采购歼轰7的时候也是这麽说的,结果后来胃口大开,硬是把镐京那边整条脉动生产线的产能啃得渣都不剩……」
卢俊海正是歼轰7飞行员出身,如今提起这段近二十年前的往事,虽然大半是在开玩笑,但显然怨念颇深。
郑良群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了一下,显然被戳中了软肋,只得尴尬地咳嗽了两声,算是默认。
随后就想按照习惯转移话题。
但卢俊海却顺势继续道:「再说了,蓉城那边不是还有个六代机项目吗,还是专门给你们空军量身定做的重型机……再者说,你们现在有歼20兜底,根本也用不着这麽急……不像我们,连歼15B都不管够……」
面对卢俊海的摆事实讲道理,郑良群彻底败下阵来。
他苦笑着摊了摊手,身体微微后撤一步,做了个「请」的手势:
「行行行,老卢,今天你最大,你先问,你先问!」
卢俊海这才满意地哼了一声,颇有些刻意地整了整海军常服的衣领,转向吕春严。
但问出的问题却与郑良群刚才一字不差:
「吕总,这飞机的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到底怎麽样?」
这戏剧性的一幕让旁边几位年轻的技术主管差点没绷住笑。
吕春严的嘴角同样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好在还是强自压下笑意,恢复了专业的语调:
「得益于涡扇25发动机的顺利装备和强大性能,歼50将具备三种可无缝切换的核心飞行模式,这是其跨代优势的关键体现。」
他走到机翼下方手指虚拟地划过流畅的机体表面:
「第一种是亚巡模式,发动机处于中等涵道比状态,机翼后缘的各类辅助操纵面完全展开,提供最优的低速操控性和最高的升力效率,核心优势在于极致的燃油经济性。」
「根据地面台架和风洞数据推算,在相同任务剖面和载荷条件下,其巡航油耗仅相当于歼20的50%左右。这是执行长时间战区巡逻丶低烈度对峙或转场任务的最优选择,包括在可能发生的低速战斗中,也能提供充沛的能量储备。」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众将军专注的神情:
「第二种是超巡模式,发动机切换至小涵道比状态,所有辅助操纵面完全收起,机体表面达到最『乾净』的气动构型,此时,它能以军用推力(不开加力)长时间维持1.6马赫以上的超音速巡航,核心优势在于无与伦比的超音速机动性和态势感知/攻击能力。」
「在1.4至2.2马赫的速度范围内,它将是绝对的统治者,无论是利用能量优势进行高速掠袭丶快速占位,还是在超音速状态下进行高过载机动规避或抢占发射阵位,都游刃有馀,这也是应对高强度空战丶穿透先进防空体系丶执行快速截杀任务的主力模式。」
最后,他的手指指向了尾部那对锯齿状的喷口:
「第三种就是高速模式,发动机会进入纯粹的涡喷状态,可以相对长时间地将飞行速度维持在2.4马赫附近,用于及时赶往特定空域或者满足某些特定武器的发射要求……」
「当然,飞机终究无法违背物理定律,这种模式的代价是可用过载和灵活性会相应变差,不过并不会影响到上述两种任务的需求……」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