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被颠覆者的反击(2 / 2)
BYD的根本逻辑是E平台0的技术领先性,10万元至20万元的市场统治力,及规模效应和品牌溢价带来的利润持续增长,星途用两款车型,动摇了BYD这一逻辑。
七月中旬,海鸥宣布将推出运动版,运动版不是简单的增配,而是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在性能方面,BYD在运动版上换装了更大功率的电机,弥补动力上的巨大差距。
另外,运动版对中控屏尺寸和车机晶片都有升级,还改善了内饰材质,提升科技感和质感,在保留低价版本的同时,BYD推出价格与星愿入门版接近的高配车型,提供一种差异化选择,试图夺回部分追求性价比但又不甘于基础配置的用户。
海鸥运动版官宣的同时,网际网路上也多了强BYD核心优势的自媒体,此外关于星愿的攻击也多了起来,作为新车,星愿是有着一定潜在风险的,可靠性未经市场长期验证,这些是无法回避的。
用这种方式攻击星愿,试图唤起消费者的谨慎心理。
「跟上,越来越有意思了,有一种战国时代的感觉啊。」
从四月份沪市车展开始,周傲进入到高强度工作状态,密集的营销以及公关,让他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当网际网路多出很多关于星愿新车的攻击之时,尉来的公关团队也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策略。
在「黑料」增多的情况下,尉来对于星愿的核心宣传,从星愿本身上升至星驭架构。
「星愿并非是一款凭空诞生的新车,而是基于尉来180亿元的研发投入,已经拥有ES8以及路特斯验证过的全球顶级纯电架构,他的安全标准,可靠性验证体系与这些高端车型是一脉相承的。」
「实际上大家担心的问题,早在三年前星驭架构就已经解决了,星愿传承的是经过市场验证的顶级安全基因。」
从檀锦程而下,尉来所有高管统一口径,对于外界的攻击始终保持着技术自信和从容姿态,另外藉助于包括C- NCAP,中保研等权威第三方的碰撞测试,也在第一时间开始大规模宣传,回击了网际网路的质疑。
当然,除了舆论方面的反击之外,尉来提供超乎预期的保障,才是让用户难以割舍的,首任车主三电终身质保,整车6年/15万公里超长质保。
365天内出现特定质量问题无条件退换车。
「我们敢于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自信,用最为彻底的保障,来消除您的一切顾虑。」
星愿的GG当中,增加了这样一条GG语,出现在各种场合,这一场舆论的相互反击,背后参与的车企可不止一家。
「不要点名,不要陷入骂战,这并非只是针对于BYD的车型,我们要做的就是扩充自己的基本盘,用实际数据来回击各种质疑。」
BYD内部制定了「全面战争」计划,来稳固自己的基本盘,其他车企业的反击同样也没有落下。
在海鸥官降之后,五菱缤果也紧跟着官降,并宣布推出青春版等配置更低的车型,将价格下探,死死守住性价比和女性代车的标签,避免与星愿正面交锋。
而今年增程市场上的黑马长安,则对外宣布进行战略调整,强调深蓝S03以及即将推出的S7的差异化优势,试图避开纯电市场的直接厮杀。
不过长安这种表态,并没有被多少人认可,增程式说白了依旧只是一个替代产品,虽然被市场认可,但是他的核心定位是没有变的。
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增程式,除了冰箱彩电大沙发之外,其核心的逻辑不过是在没有续航焦虑的情况下体验纯电的驾驶乐趣,在电池技术持续突破,电车价格下探的情况下,增程式的市场必将回归它的原始定位。
相对于国产品牌的快速应对,合资品牌当中,反应最快的还是大众汽车,ID3的价格一降再降,尉来以及BYD的崛起,让大众意识到国内市场的技术内卷速度远超他们的预期。
除了针对车型的直降之外,大众也加速了针对国内市场纯电平台的研发进程,并且试图与更多的国内科技公司合作,以弥补在智座舱和智驾方面的短板。
「嘿嘿,檀总这波倒是给我们助攻了。」
技术内卷的升级,A0级市场的惨烈,对于新势力品牌影响不大,闻界,赛力斯以及小朋庆幸于自己的市场定位,避免了这场血腥的肉搏战。
对于何小朋而言,这场战争给了他们意外的收获,大众突然加速了与他们的谈判进程,此前小朋汽车试图跟大众达成合作,但是对方似乎有些看不上他们。
不过,这一波技术内卷,让大众意识到了他们在智驾系统方面的薄弱,与小朋快速达成合作,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双方的谈判,被拉到平等待遇,让何小朋压力骤减。
比起大众,日系三强的感觉就是迷茫,在电动化进程当中,日系主要依赖于油电混动HEV和BZ4X等试水作品,技术路线与国内完全不一样,本来就不受欢迎。
星愿的出现让他们陷入更深的战略迷茫,而将资源集中在ZG企业的优势项目,除了不甘心之外,他们也有如同福特一样的感觉,那就是胜算几何。
「要麽加速进化,要麽彻底出局。」
吉利老总在某次采访当中,就星途星愿的横空出世表露出目前行业的残酷性,吉利旗下的银河系也有如同星愿一样的车型推出,只可惜他们的技术还是慢了一拍。
这款依旧还是内部代号的A0级车型,目前看来想要不至于胎死腹中,那就只能升级配置了,星愿的出现让8万元至12万元价位段的产品价值标杆被重新定义。
今后所有后续新车都必须以星愿为对标对象,提供同等甚至更强的配置,否则根本无法定价。
比起BYD,吉利受到的损失要小一些,目前他们在A0级市场上的几何车型,其实已经处于放弃状态了,而新推出的熊猫MINI,对标的也是宏光MINI,受影响也比较小。
唯一受影响的就是研发当中的车型需要加大投入,海鸥的惨烈让所有传统车企第一次见识到尉来的真正实力。
无论是当年的悦驰A1以及后续的各类车型,除了L系列之外,尉来其实始终扮演着市场跟随者的角色,市场定位精准,产品富有前瞻性,以质取胜。
在传统巨头的眼里,尉来与其说是他们的同类,倒不说是另类的「新势力。」有一种出奇制胜的感觉。
L系列是尉来第一次亮出自己的肌肉,打得BBA找不着北,但增程式毕竟争议明显,其在整个汽车产业里的市场份额也有限,对于传统车企的基本盘威胁不大。
星途S01是尉来第二次秀肌肉,冲击着传统巨头的基本盘,而星愿的出现,则是给他们这些传统巨头狠狠的上了一课。
这波下来,所有的车企都开始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架构决定天花板。
自研先进的纯电架构不再是可选项目,而是生存的必需品,行业会集体加大在平台化,一体化压铸,高性能电驱等领域的投入。
吉利的浩瀚平台,也升级了待遇,加速研发进程。
「如何评价星愿?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至少能够提升一到两年,檀总以及尉来在这方面的贡献值得肯定。」
虽然被暗地里捅了一刀,但是面对公众,舒服哥还是保持着自己的风度,不过这跟尉来一直以来不直接攻击竞争对手的营销战略也有关。
不然的话,谁都无法保持风度,包括BYD在内,哪怕被打得这麽惨,其高管也没有公开的攻击尉来,以免落人口实。
星愿居高不下的热度,七月份预期8万辆的交付量,让媒体从热捧到分析,各式各样花式的解读当中,颠覆二词的出镜率是最高的。
而星愿的热度也引起了工信部的重视,对于星愿这款产品,工信部给予了正面的评价,将其成功视为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升级和品牌向上的典范。
发言人直言国内车企已经具备打造全球领先技术架构的能力,星愿也成为官方对外宣传「ZG智造」的新名片。
不过在私下里,也表露出潜在的担忧,连续由尉来引发的价格战是否过于的惨烈,是否会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大量企业的亏损,也影响整体健康发展。
另外,星愿的热销也会带动核心供应商的扩张,官方也要评估这是否会造成关键供应链的紧张或新的垄断。
另外中汽协等机构,也对星愿的数据进行解读以及发出新的行业预警,公开呼吁行业应避免恶性价格竞争,聚焦于技术创新和价提升,这背后又是各大车企之间的较量。
「逼死弱者,打醒强者,吓懵慢者。」
七月下旬,随着ZG汽车报以这样的标题来评价星愿的出现对行业造成的影响,星愿以及尉来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创办于1984年的汽车报,现归属于RM日报旗下,品牌价值超过180亿元。
「压力重重啊。」
报导面世之后,檀锦程深深的叹了口气,车企之间的竞争从来就不只是某一款车型那麽简单,而是全方位的,包括舆论。
「捧杀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