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起航(1 / 2)
第341章 起航
来通知陈家志的是前几天那名村干部,名叫康行义,其实也只是村里的办事员。
得了消息后,陈家志也没耽搁,先去繁荣村和康行义见面。
当面就丢给他一包烟,询问道:「康哥,蔬菜科是什麽部门?」
「你这也太客气了,我先带你过去,边走边说。」
拿人手短,康行义近几天收了他不少烟,也提供了不少信息。
「蔬菜科是罗南农业公司下面的四个部门之一,公司负责全镇的农业生产和服务,农机管理站丶排灌站丶交管站丶种子丶肥料等等都是它的下属单位。
蔬菜科则是管全镇蔬菜生产的,你这要包的面积太大,书记便让我报给了蔬菜科。」
等到了罗南农业公司时,陈家志也把相关管理机构了解得七七八八。
除了蔬菜科,农业公司还有农业科丶企业科和财务室三个部门,领导岗位则是一副两正三名经理。
陈家志问道:「康哥,繁荣村村委又是什麽想法呢?」
康行义摇了摇头,「书记和主任最近都挺忙,让我带你找蔬菜科,请他们给你安排合适的地,我们罗南镇地还是很多的。」
这点倒是不假,陈家志近几天都在附近跑,正是秋收季节,金黄的水稻铺满了田野,而蔬菜的面积相对要少些。
至于书记和主任很忙,他不太相信。
「罗南镇以前主要是种粮棉油,几年前才开始种蔬菜,不过现在愿意种菜的人少了,都想进厂上班。
就像我们繁荣村,村里有鞋厂丶服装厂丶沥青厂丶预制板厂丶建筑工程队,哪一样不比种地强?
现在土地都承包给了专业大户,不过像你这样包几百亩的确实还没有。」
从繁荣村到罗南农业公司并不远,没聊一会儿就到了。
陈家志也从康行义口中弄明白一件事,繁荣村村委租地给他的意愿并不强。
不过繁荣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确实挺富有,村办企业就有好几家。
康行义带着陈家志先到了蔬菜科,随后科长又带着他到了经理周金根的办公室。
周金根态度也挺客气,寒暄过后直入主题的聊了起来。
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上海的蔬菜需求越来越大,在1994年开始实施第二次『菜篮子工程』。
同时提出了南菜北移,即南边乡镇的园艺场向北边转移。
罗南镇也接到了减少粮田,增加菜田面积的任务,当下周金根也正在为这事发愁。
本地人种地意愿越来越低,外来菜农倒是不少,却不成气候。
陈家志的到访就像是瞌睡来了立马有人递了枕头过来。
他很详尽的问了租地需求丶主种蔬菜等等信息,随后又拿来罗南镇的地图,介绍了部分村子的情况。
罗南镇从1987年开始,才由粮棉油转为种蔬菜,发展时间较短。
现下还是粮食为主。
不过粮食的收益低,即使是蔬菜和水果,效益也并不是很高。
陈家志和他的沟通相对比较愉快,心中也有了留下建场的想法,便请周金根推荐具体位置。
周金根跟着便把目光对着了没有存在感的康行义,「老康,这麽大的客户你们繁荣村瞧不上?」
康行义眼神尴尬地四处瞟,「书记和主任这两天都忙。」
「是真忙,还是假忙?」
「真忙真忙。」
周金根眼神狐疑,但也没再追究,「陈老板,你想租地,可能还得再等等,给点时间给我们做做工作。」
「应该的。」他以为又是趁机吃拿卡要的那套把戏,便邀请他一起吃饭喝酒。
「先把工作做好再喝酒也不迟。」周金根摆了摆手,「不瞒你说,罗南的土地承包也发展了不少年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在专业户承包中,外来户承包的土地,逐年在贫瘠化。
因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外来户往往只图眼前利益,不肯为长久打算,施肥只施化学肥料,不肯多施有机肥和人粪,影响长效和后续增产。
久而久之,不少村子在承包时都更倾向于本地农户,同时还要鼓励他们从长远利益着眼保护土地肥力。
但罗南哪有那麽多愿意种地的专业大户。
而且,陈老板你要的地多,还要求连片,在包地过程中很可能遇到难搞的『插花户』,所以某些村子就不太积极。」
康行义眼睛看向了墙上的地图,专注入神。
陈家志笑了笑,算是弄明白了繁荣村村书记和主任都不愿露面的原因。
想来就是此种情况。
他原本还以为是政策原因。
其实这种情况过些年会很好解决,本地人更不愿种地,都想把地租出去。
但瞧罗南公司的态度,陈家志知道现在时机也挺合适了。
「周经理,我的菜场和别人不一样,化肥的用量很克制,反而有机肥施得比较多。」
周金根说道:「之前也有人这样承诺,但该怎麽样还是怎麽样。」
陈家志笑了笑,又提及在广东的菜场,既是供港菜场,又有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
「假如来罗南,菜场也会走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乃至供港和出口。所以,大可不必担心会过度压榨土壤肥力。」
周金根眼前一亮,「当真?」
陈家志胸有成足的笑道:「口说无凭,我可以提供供港和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资料,甚至也可以去我在花城的菜场考察。」
瞧这架势,周金根就信了八成,顿时就更有把握了些。
这时,康行义说道:「那个,陈老板,也再考虑下我们繁荣村,我这就去给书记打电话汇报下。」
说完便雷厉风行的去打电话。
周金根骂道:「繁荣村都是一群见着肉就要咬一上一口的玩意。」
陈家志笑而不语,知道问题应该是解决了。
跟着周金根又给他推荐了其它两个村子,王家村和朱家店村。
这两个村子陈家志也都去过,比较靠近杨行镇,和宝钢的几个厂都在一条主路的两侧,进城也较为方便。
不过现在他反倒不急了。
反而更关心基础设施条件,或者有没有相关政策。
因为新建基地带了出口和供港的前景,又有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元素,对地方部门来说应当算是政绩。
所以形势已经反转。
除了需要解决菜田扩增任务的罗南农业公司,各村委应该也有动力去动员村民。
自然是哪里土地肥沃连片,基础设施完善,拿地时间快,就去哪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