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抵沪(2 / 2)
「哈哈,做大做强,好!」
向斌心情很不错,在街坊邻居面前也感觉倍有面子。
「这样,我们就不上楼坐了,直接去饭店吃饭,反正你也是明天的飞机,晚上这顿饭必须得吃!」
跟着向斌又看向抱着孩子的李秀,「我就冒昧称一声弟妹了,难得来一次,可得赏个脸哈。」
李秀笑道:「我听家志的。」
向斌:「陈老板,你看,这下没问题了吧,你放心,等会儿我也把我老婆孩子带上。」
陈家志:「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个小时后,酒菜都已上齐,推杯换盏后三个男人便聊起了生意。
「瓢儿白在成都好卖,我每次发一车青菜回来,就它卖得贼快。」
「向老板,那是上海青,和瓢儿白还是有点区别。」
「差不多,一样的好吃,反正CD市场认它,其次就是莴笋尖了,也卖得快。」
陈家志很想说那是油麦菜。
但这种现象目前很常见,很多蔬菜贩子连菜名都还弄不懂。
所以行业里坑蒙拐骗也比较严重。
陈家志遇上一个正常的客户自然要保持交流,逐渐建立利益共同体,生意才能长久。
这也是陈家志来拜访向斌的目的。
给足了面子,对方也很受用,你来我往之下才有丁点可能从合作发展成生意上的朋友。
…
在酒店歇了一夜,陈家志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赶往机场飞上海。
等到了基地后,菜地都没顾得上看,他就带着敖德海去忙着人情世故。
先后拜访了罗南镇农业公司的周金根,以及繁荣村书记周宝龙。
两瓶酒加一点小意思,别的不求,保持联系,再让敖德海去加深下印象,有问题能及时沟通。
送完礼回来后,他才和敖德海去看西兰花育苗情况。
上海基地没有大棚,只有小拱棚,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苗床育苗。
然而为了培育健壮种苗,缩短育苗时间,陈家志还是让敖德海采用了穴盘育苗。
敖德海说道:「育苗最麻烦的还是基质的配置,耗费的时间最长。」
陈家志沉吟道:「嗯,这方面的问题我会尽快解决。」
这也是几个育苗基地共同面临的问题,基质配置太麻烦。
等确定几种最佳配比后,最好还是能自行生产,可自用,也可对外销售。
陈家志随意抽查揭开了几个小拱棚,查看高度丶整齐度丶根系等情况。
「看着还行,比我在东乡菜场育的苗强多了。」陈家志问道:「怎麽你此前还那麽没自信呢?」
敖德海说:「没卖出去之前一切都是枉然。」
陈家志点头,「有这个意识是对的,西兰花要想出口到国外市场卖高价,花蕾的颜色和规格等都有严格要求。
按我对小鬼子的了解,他们直接在产地收购时的合格率普遍只有20%。」
敖德海讶然,「这…这不会亏本吗?」
假如亩产2000斤左右,合格率20%最多也就四五百斤~
陈家志说:「小鬼子价格给的高,也不一定会亏。」
如果他没记错,现在国内还不是小鬼子西兰花进口的主要国家。
国内西兰花的种植技术水平丶面积等等也都没爆发。
也就是说出口还没陷入低价竞争,出口价格还非常可观。
顿了顿,陈家志又说:「但合格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我们的利润就更可观。
我知道的就外观而言,西兰花的花球要紧密丶整齐,花蕾饱满,没有明显损伤丶黄化和腐烂现象。
同时花茎的长度和粗细也有要求,具体的只有接触到收购商时才知道。」
敖德海想了想,总结道:「反正就是要种的漂亮嘛。」
陈家志笑道:「就这个意思,老外买菜也一样,颜值即正义。」
这时候国内还没加入WTO,蔬菜出口的环境还可以,在农残上没有过于变态的要求。
正常管理就可行。
更重要的是把花球管理得漂亮。
回了办公室后,陈家志就让敖德海给他拿了个笔记本。
然后开始唰唰唰一顿写。
曾经吃过亏的记忆如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
土肥丶水分丶光照与温度丶病虫害丶出球后打老叶黄叶和侧枝后再追肥,以及他记忆深刻的花球保护。
当花球开始显色时,要将旁边的叶片掰下盖住花球,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发球发黄。
敖德海听到这点时,一愣,「如果前年夏天在东乡菜场也盖了花球,是不是有可能就种成功了?」
「别提了。」陈家志一叹,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