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世事有波澜(1 / 2)
第340章 世事有波澜
严挺之被贬官,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是他敢当众与宰相争执吵闹,就注定了接下来他很难再立足于朝堂中,否则宰相权威从何体现?
而意料之外就是没想到宰相李元紘出手这麽快,事情这才发生没多久,便要急不可耐的将严挺之给踢走!这属于矛盾已经尖锐到不可调和,甚至连演都不演了。
严挺之担任的门下省给事中可不是什麽闲散职位,此官虽才正五品,但却属于中层官员当中最为重要的职位之一。尤其在当下的门下省而言,给事中更是最为关键的丶承上启下的职位。
门下省垂直的官职结构是门下侍中丶黄门侍郎丶给事中,至于其他散骑常侍丶谏议大夫丶补阙拾遗等都属于侍从官,并不直接参与政令决策与执行。
开元十五年源乾曜停门下侍中职,自此这职位便一直闲置不授,门下省的长官便由两位黄门侍郎担任。
这当中黄门侍郎杜暹以平章政事担任宰相,另一位黄门侍郎则是宗室大臣李暠,如今并不在朝,而是在北都太原担任太原尹。
两位黄门侍郎各有更加重要的执掌,因此当下门下省的事务主要便由给事中处理。严挺之这个给事中在如今朝廷当中的重要性便可见一斑,其人被夺此职后,势必也会引起一系列的人事变化。
张岱也算是严挺之的得意门生,得知消息后自然第一时间前往其邸。当他来到严挺之家中时,也有不少严挺之的亲友前来慰问并打探情况。
严挺之家中的气氛并不算好,张岱一入门便注意到每个人脸上都很难看,尤其严挺之更是眉头紧皱,甚至有几分气急败坏的模样。
「难道除了外贬,朝廷还有别事加惩?」
见到这一幕,张岱便又连忙轻声问道。
「这倒没有,只是家中另有别事烦恼,不是大事……」
严挺之先是含糊的应了一声,旋即示意张岱坐到近前来,才又叹息说道:「当下只是外授登州,已经算是幸运了。须知中书最初是有意将我出就岭南泷州,杜相公一番奋争之下,尚未将我逐过淮水。今往海滨试着紫袍,临民称威,亦是一幸。」
泷州地处岭南,不只距离长安路途遥远,更是在去年爆发了一场席卷岭南四十馀州的叛乱,岭南泷州豪强陈行范因不满朝廷将之迁离乡土任官,潜逃回乡发动叛乱。
朝廷又以杨思勖为统军大将,统率岭南诸路人马围剿镇压,在开元十六年底才扑灭这一场叛乱,只是在泷州当地仍然还有不少残馀势力还未扫除乾净。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将严挺之派往泷州任官,无论严挺之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体现出的恶意则是非常明显的。
登州虽然地处淮水以北,但却位于山东的最东端,户数两万多,属于一个中州。按照大唐官职,中州刺史属于正四品上官职,相较于门下省给事中还算是升职了。
而且朝廷虽然规定散官三品才能服紫,但是对于外派的州刺史丶都督等官,为了彰显朝廷命官的权威,哪怕散官未达三品丶五品,也能借紫借绯。
可是跟在朝中主持门下省事务的给事中相比,登州刺史的职权无疑是遭到了极大程度的削弱。严挺之这麽说,也不过是苦中作乐的自我安慰罢了。
「可惜可惜,李相公下手太快。若是能够松缓一些,或能为座主谋事于汴宋之间,诸同年得于座主上下呼应,更加便于播善政于河南!登州毕竟还是太远了,难有作为。」
张岱忍不住叹息道,他诸同年多数授职于河南几州,如今灾情已经过去,各地都在积极的安抚民生丶恢复生产,严挺之如果在这时候被发往河南担任一州上佐,有此上下呼应,无疑能够更加贯彻自己的施政理念。
严挺之倒是很豁达,闻言后便笑语道:「事情哪能尽如人意,既然有了这样一个结果,那便要积极谋算。登州虽然地偏,但却有鱼盐海运之利。杜相公常言东北二蕃日渐不恭,近年恐将有变。
今我往登州去勤修海运,来日若有征讨,辎重浮海直赴辽东以补军用,亦不可谓无功,胜过朝中无益的人事倾轧反覆!」
张岱听到这话后,也不由得感叹朝中不是没有明白人,杜暹以边士入朝拜相,对于东北二蕃的隐患也认识的很清楚。
只可惜身陷朝中人事倾轧中不能自拔,也很难进行长远的谋划防备。主要人事力量都集中在朝中的斗争中,只有严挺之这种斗输出局的才进行一些聊胜于无的针对性安排。
严挺之也不愿多聊自己的处境,很快便将话题转移开,又对张岱说道:「河南诸子,宗之你近日也最好去信告诫一番。虽然我也相信他们个人节操品性,但就事地方总有各种掣肘障碍乃至诱惑陷阱,偶或阅历不足而不免行差踏错,有错则改过,无错则更加秉持风格。」
「座主是听到了什麽风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