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1章 吏部科目选(2 / 2)

加入书签

但科目之选大可进奏施行,当下畿内选人仍然盘桓不散丶周游坊曲,其中不乏放免落选丶怅然失意者,若再有科目之选可供落选之优才复试其能丶脱颖而出,岂不善哉?届时畿内众选人必也将高歌裴侍郎爱才恤士丶盛德可钦!」

什麽是造势?说穿了,无非就是通过言行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善意,从而愿意对你表达亲善与支持。

裴光庭想要谋任宰相,最大的劣势就是资历浅丶名望薄。可是如果在此时建议加设科目选以给选人们争取更多表现的机会,无疑会获得当下畿内这数万选人的盛赞支持。

虽然这些选人还只是预备役的官员,未历显职,但其中也不乏选人有亲友内外为官。而且单单能够平息选人忿怨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在朝中获得不小的声誉,同时也让人想起他父亲针对大唐选举法所做出的种种贡献。

「不错,循资格法大可事定之后再作奏行。若为造势邀名,奏行科目选法足矣,用力过猛难免过犹不及。」

张说也是赞同张岱的意见,不过他也了解循资格才是裴光庭所重点构思的成果,或许其人更加希望彰扬此节,于是便又补充道:「若觉得循资格法良计埋没过于可惜,也可设法别途内奏于上,以备圣人斟酌参考。」

所谓的别途内奏,自然就是通过一些非常规的特殊渠道奏闻于上。

须知裴光庭的夫人可是武三思的女儿,而高力士同样也出身武三思家,通过这一层关系请高力士将自己的政治主张进奏于上,对裴光庭而言自是不难。

但张岱闻言后眉头却是微微一皱,他是想到他那大姨可是跟李林甫不清不楚的,李林甫刚一归京,彼此就有硬往一起凑的迹象,如果通过武氏的关系,还真保不准她会将消息泄露给李林甫。

这女人也未必会害自己丈夫,只是炫耀丶或者希望李林甫凑过来请裴光庭谋一出路,向其稍稍吐露裴光庭有谋求拜相的想法和手段,这对李林甫而言就够了。

如今的李林甫还是要傍着宇文融那艘更稳健的大船,尤其宇文融眼下上升势头更勇猛,他当然不会中途跳船,说不定就会将此事泄露出去大肆宣扬,从而用舆论搞臭裴光庭,消灭一个潜在的政治对手。

他这里还在思索该要怎麽不露痕迹的提醒,裴光庭却已经摇头说道:「六郎所言确有道理,即便眼下将事进奏,也难即刻执行。既如此,不如暂且秘而不宣,也能更加专注于正事。」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裴光庭和宇文融的性格大不相同,宇文融就是个大嘴巴,有点什麽事别管成不成,他先自己大声宣扬出去。

就拿之前张岱东行游历到魏州,见面宇文融就炫耀他重修王莽河的大计,而张岱便也顺着他的思路暗戳戳上眼药,让他从内心里放弃源复这个不合格的帮手,结果到最后王莽河也没修成。

但裴光庭明显就沉着冷静得多,他做事谋而后动,时机不到甚至都不向自己老婆吐露。而教张岱先坑一把源家,然后再进奏计策,也体现出其人的腹黑一面。刚才是因为关心则乱,得到了提醒之后,迅速便调整了心态,不再执着彰显自己。

接下来张说又帮裴光庭一起参详上奏的措辞内容,虽然说尚书省郎官都有上封事的资格,但裴光庭作为兵部侍郎,贸然议论吏部事务还是有点冒失。

如果引起包括吏部尚书宋璟在内的吏部官员们不满,这对其更进一步的构想还是有点不利影响的。这种关键的人事谋算,到最后成与不成,可能就在几个细节上谋划到不到位上。所以关于上书的角度,还是要有一个相对合理的铺垫。

他们最终选择的一个角度,就是裴光庭以兵部侍郎反驳京兆府等进奏当家畿外州人士聚集丶希望加征彍骑以及长徵兵增强城防宿卫一事。这些外州人士多是选举人,而非作奸犯科之徒,与其增加甲兵以震慑,不如吏部加设科目选以安抚。

等到裴光庭的问题解决完毕,张岱才又讲起他今天在严挺之家中所讨论有关今年考课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他这个小团伙刚刚组建起来,可不要还没等出新手期就直接被拆了。

「今岁考课,确是一虑。严挺之一去,杜暹形势必当更加窘迫。其在朝声势固不如李元紘远矣,而今萧嵩又以边功入朝,更加使其无事可决。崔沔意在其位,倒也顺理成章。」

张说听完张岱的讲述后,便又开口说道:「源氏虽不居朝,但也常参国事。崔沔充考课使事,其亦有所参赞。当下确实尤应将源氏逐走,让他们在朝人事不能和洽!」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