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0264【北大独门课程】(2 / 2)
果然,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林教授始终在通过具体例子,来阐述自己的经济思想的正确性。
两节课连堂,还剩20多分钟,留给学生们提问。
陈贵良连举好几次手,林教授都选了其他同学。第六次举手的时候,终于轮到他了。
陈贵良问道:「林教授刚才说,中国靠大搞基建摆脱亚洲金融危机,并且拉动了这几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大搞基建会不会形成路径依赖?」
林教授欣慰点头赞许:「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基建是现阶段突破发展瓶颈的必须手段,有了完善的电力丶交通丶港口丶通信等基础设施,才能吸引投资丶降低交易成本,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即使有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中国的产业规模也很难发展起来。」
「你说的路径依赖,属于基建拉动经济发展的潜在危险。所以必须进行政府管控,通过政府引导来纠正无序的丶过度的基建行为。政府也是一直在这麽做的。」
陈贵良又问:「林教授刚才还说了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政府当然可以调控无序和过度基建,但房地产怎麽调控呢?以现在的房地产发展速度,未来必将裹挟上下游企业,甚至裹挟全社会和老百姓。房地产如果崩了,上下游企业怎麽办?大量失业人口如何处理?」
林教授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所以在利用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时候,不能过度依赖房地产。中央已经连续两年对房地产进行调控,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你说的那些。」
陈贵良说道:「且不说商人逐利,必然有大量房企涌现。就我出身的小县城,分税以后财政困难,我的初中老师们连工资都领不到。房地产发展起来以后,县里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肯定疯狂卖地支持房地产……」
「全国各大城市如果都靠卖地保证财源,房企高杠杆必然和地方财政捆绑在一起。到时候会不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最后地方和房企全都欠着银行一屁股债还不起?」
林教授说道:「你讲的这些非常有道理,也是领导和学者们需要考虑的。我只能说,中央随时会进行干预。等基建发展完善,中国产业规模做大以后,就要进行产业升级,以摆脱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
陈贵良笑道:「我觉得很难摆脱,那是太多人的饭碗,而且会是越来越多人的饭碗。甚至有可能出现越是调控,房价反而长得越快的奇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陈贵良想起了某年的涨价去库存。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享受了房地产发展红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林教授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更没法解决这个问题,再问也只能说调控干预。
具体该怎麽调控?
每个阶段都不一样,但必须保持「解放思想丶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
林教授问道:「你叫什麽名字?」
陈贵良说:「陈贵良。」
林教授笑道:「我听说过你。就今天你的提问内容而言,我觉得你很有长远眼光。而且是高屋建瓴的长远眼光。你以后如果进了CCER,我可以做你的导师。」
CCER叫做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再过两年会改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
创立者除了林教授之外,还有其他许多大佬,比如后来的央行行长。
陈贵良暂时没有读硕读博的想法。
而且就算是保送,也得进行笔试。英语也有门槛,六级550分以上,因为读研究生时需要查阅大量英文资料。
还是别去丢人现眼了,到时候带个翻译读研究生?
先保证本科能顺利毕业再说吧。
陈贵良非常腼腆的笑了笑。
他不正面应答,其他学生却羡慕不已。
谁要是得到林教授这句承诺,那肯定疯狂学经济知识和专业英语——北大学生想要保送CCER,除了英语门槛之外,绩点必须排在经院前10%。
但羡慕归羡慕,都嫉妒不起来。
因为陈贵良刚才那些提问,他们就问不出来,甚至从来没往那个方面思考过。
甚至有同学心里在想:这就是成功企业家的含金量?看问题果然有高度。难怪人家大一就创业,现在都已经身家十多亿了。
下课之后,陈贵良在教学楼外给自行车开锁。
他见林教授也走出来,于是问道:「林教授去哪儿?」
「西南门那边的地下停车场入口。」林教授说。
陈贵良拍拍自行车后座:「要搭顺风车不?」
「哈哈哈。」林教授被逗得笑起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