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五章 地龙未平,蝗灾又至(2 / 2)

加入书签

那地底下,又该是何等样规模的蝗虫?

此念才起,便有寒意从神魂深处直透天灵。

他只觉浑身发冷,连那道虚影都似被风吹得颤了一颤。

眼前的姜义,却依旧神色如常,眉宇间不见波澜,只沉着似水。

他待儿子的心绪平复,方又缓缓道:

「所以,为父才让你去探。」

「若那裂口中爬出的,尽是凡虫,虽多成灾,终究不过一劫,可防丶可避。」

他顿了顿。

院中一阵风掠过,桃叶簌簌作响,声里竟带出几分冷意。

「但若……」

「其中有领头之蝗,甚至……」

「已成气候,有了灵识与修为的妖蝗……」

他抬眼,语声微低,像从极远处传来:

「那,便不是一方之灾,而是天下苍生的大劫了。」

这话一出,姜义的神色,也不大好看。

虽口称让儿子去探,可心底已有几分不祥的影子在晃。

这些年地动频仍,山河皆应,来得既广且急,实不像凡虫能搅出来的动静。

原本还想着,不过是一场寻常蝗灾。

以如今这点家底,早早屯粮丶饲鸡丶闭门自守,也算立得住脚。

可若那虫群之中,混进了得道的妖孽……

那就不是「蝗灾」二字能概之了。

姜亮静立一旁,神魂之形在月光下微微晃动。

这些年他读书修心,香火薰染,早非当年那急躁少年。

心中惊悸转瞬即敛,只余神色沉凝。

「爹爹放心,」他低声道,语气平稳如常,「孩儿这就回城隍庙,设法探那蝗灾的虚实。」

姜义轻轻颔首。

父子二人不再多言。

只见那虚影如烟似雾,倏然一散,转眼无踪。

院中又归寂静,只馀桃叶影在月下轻摇,似未曾有人来过。

夜色更深,泉声冷冽,连风都带着几分生涩。

次日清晨,两界村便依着姜义的叮嘱,动了起来。

「古今帮」的青壮扛着锄头铁锹,脚上沾泥,一户一户地翻地。

深翻三尺,不留一寸死角,口中念叨着姜老的话,要让那藏在泥里的虫卵晒个透。

妇人们提着篮子,将积攒许久的石灰粉丶草木灰,一掬掬撒在地头屋角。

粉末随风乱飞,呛人鼻喉,却无人皱眉。

不多时,整座村子都笼在一层白雾似的灰气里,辛辣中带着一股说不清的焦味。

更有些人家,听了姜义的劝,乾脆把那才冒尖的禾苗,一锄头全刨了,改种上蝗虫最不爱啃的豆子丶荞麦。

这般折腾,动静不小。

可一连几日翻下来,地里刨出的虫卵却寥寥无几,连村口那群鸡都嫌少,不够塞牙缝。

于是,闲话便在风里生了根。

「姜老这回,怕是想多了。」

「可不是嘛,好好田地,翻来覆去瞎折腾个啥?」

有心疼禾苗的,摇头叹气,说这一季的收成都打了水漂。

这些碎话,姜义自然也听见了。

他只笑笑,不作声。

总不能告诉他们,那祸根不在地上,而在地底深处罢?

好在姜家这些年积下的威望,不是假的。

哪怕有人心里犯嘀咕,也不敢当着面多嘴。

古今帮那群小子,更是将姜家的话奉为圭臬,执行起来不打半点折扣。

于是,这一场防蝗的折腾,在半信半疑的气氛里,仍旧有条不紊地推开。

灰粉飞得满天,鸡鸭乱叫,村里人骂骂咧咧,手上却没慢过。

那些暗里的议论,也没嚷嚷太久。

十来天后,消息顺着行脚商贩和逃荒的流民传来。

洛阳丶长安之间,真个闹起了蝗灾。

蝗虫铺天盖地,连日头都给遮没了;

飞过之处,莫说庄稼,连人衣上的麻线丶屋上的茅草,都被啃得乾乾净净。

村中人听得面色大变。

先前还嫌姜义「多事」的,此刻一个个低了头,再抬眼时,神情里只剩敬畏与庆幸。

一夜之间,所有的质疑,都变成了对姜老太爷高瞻远瞩丶神机妙算的夸赞。

可这些话落在姜义耳里,却只是风声。

他心里明镜似的,如今村里折腾出的那些法子,翻地丶撒灰丶换种……

都不过是对付凡虫的门道。

对付那种没心没肺丶只晓得啃的畜生,或许还凑合。

可真要命的,偏不在那一群凡虫上。

姜亮那边,消息已断断续续地传来。

自己当日那句无心的猜测,竟不幸言中。

那蝗群之中,确实掺了怪物。

有的身如牛犊,甲壳硬得能反光;

有的能口吐风沙,催动虫潮。

凡兵凡将,别说剿虫害,连近身都难。

姜义心底叹了口气。

眼下,他也做不了更多。

除了静坐修行,剩下的心思,便全搁在了后山那几处鸡窝上。

撤了禁令,许多先前不许灵鸡踏足之地,如今都可自由进出,任它们啄食灵果灵草。

非常之时,自然要行非常之事,也顾不得那麽多了。

再配上先前传下的那套禽类吐纳法。

这一来,后山那几处鸡舍,气机一日强似一日,连山风都带了几分灵性。

有几只原本被三大灵鸡家族挑剩的「杂羽」,根骨平平,灵智未开,本该一辈子只会下蛋的。

这番吃得满嘴流油,竟也懵懵懂懂地生了灵性,硬是挤进了那三大家族的行列。

一时间,后山鸡鸣之声,都比往日里高亢了几分。

这般外松内紧丶全神戒备的日子,又是数月过去。

两界村依旧静好。

豆子丶荞麦在风里摇曳,绿浪起伏;

后山的灵鸡啄得肥圆,鸡鸣声一声接一声。

那场滔天的蝗灾,渐渐成了远处的传闻,

像隔着千山万水的一阵风,只在梦里偶尔拂过。

这一日,日头正好。

桃树下,姜义依旧盘膝而坐,心神沉入水府,

一点清气绕着肾宫缓缓游走。

忽然,刘家庄子那边,又一次响起了那面铜锣。

锵然一声,破空如裂帛。

随之而来的,是那声掷地有声的吼喊:

「地龙翻身了!」

只是这一次,却不同于往常。

声音近了,急了,脚步声,几乎与喊声一同踏进风里。

奔来的人,不是刘家下人,而是刘子安本人。

他一路掠来,衣角翻飞,步履疾若流星。

一边呼喝村民避让,一边直奔姜家。

那神情,不复往日的温文淡定,眉宇间竟有一丝慌意。

桃树下,姜义几乎在铜锣响起的刹那,便睁开了眼。

灵气微荡,他已长身而起,一步跨出院门。

恰在此时,刘子安身影落地,尘土未定,人已开口,声音紧促:

「岳丈大人,不好了!」

他胸口起伏,额上有汗,话音急得像是被火逼出的:

「村南,四十里外的地下……」

「有大动静。」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