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5章 睁眼看世界?不,看看现汉(2 / 2)

加入书签

大儒们把这个世界自上而下的总结,将所有的人道纷争都归结于「天心相悖」。

故,宣冲用前世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是有「大众和精英的矛盾」;但是本朝的百姓士大夫们则完全没这个概念,他们的思维中只有「天心相悖」。

所谓「心」,就是士大夫也好,百姓也罢,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但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让自己的「心」和「天」相悖。

不存在士大夫对百姓压榨的概念,倘若有人对着百姓阐述压榨,那就是故意教唆,试图制造「天心相悖」。

而百姓若是履行种田种地「天职」,却因为苛捐杂税活不下去了。「天心相悖」理论就会把问题找到了统治阶层身上。

…宣冲恍然:这社会理论的核心不是正义,而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但必须要给「刍狗」苟活的路…

就拿繁衍来说,这是百姓和士大夫们都要做的事情。即「天之允」。

百姓们只要努力在工厂中工作,积攒足够成家立业之资即可。

而士大夫呢?决不能如同「亨汉」末年那样狂买奴婢,婢女劝酒不力就杀;而是要拿出家资:「损有馀,而补不足。」

例如,在当朝的历史学家们分析「亨汉」灭亡时,就重点阐述了一个现象。

对小家小户来说,培养的男子能作为主要劳动力;相对而言,女子要培养,对家庭的经济价值差,故常常丢弃女婴。

而百姓们如此「个人所想」,不符合客观长远发展,就造成了「天心相悖」;亨汉末年,人口膨胀,却少有战争消耗男子数量,故,随着九州大地一声雷,挑动黄河天下反。

本朝吸取了教训。

小门小户趋男避女的情况,是难以用律法来约束。

为了防止产生「天心相悖」的后果,律法是命令各地士大夫们强行担责。一所所公义堂建立起来,专门收女婴。

在工业化的粮食供应下,公义堂内的这些丁口完全能够养得起。

至于这些女子笄礼后,则是以公义堂为父母,而婚配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以公义堂说的算。

而公义堂,由于是当地士大夫们出资,所以所嫁的都应当是本地的青壮。

而娶了公堂女子的男子,所要下的聘礼,除了一头猪和红布之外,还有巨额的贷款。

既然让本地力夫们贷了款,本地豪强们就必定为其就业而奔波。东图内的捕鲸业,纵然是个铁饭;但刘荡阵依旧要拿出钱,来折腾钢铁业以及航运业务。

现汉各地,那些传了上千年的世家,早就不是魏晋那样,闲着没事干就清谈;忧愁的睡不着而求玄。

现汉踏入近代后,存续了一套有着清晰指标的考核体系,让各地掌握资源的世家大族维持着本土的「家和万事兴」。谁也担不起「天心相悖」的大帽子。

像农民起义这样的情况,不只是像明清时候问责地方大员这麽简单;而是当地主持「祀」的几个大族们的祭祀,就得直接停了!敢逾制,就是淫祀,就要流放边疆。

而一个地方大族不能祭祀,就没有名义把手上青壮给组织起来,其族权会大幅度的下降。这就好比是宣冲前世,当一个大学因为丑闻失去「神圣性」,他们在学术界的力量,搞事情的力量,就大幅度减弱了。

包括刘浩行现在的东图王府,掌握的煤场,渔场的股权,所获得红利是三千万银币,按照宣冲那一世,是妥妥的地方垄断。

但这样拥有的财富,却并没有如昂犹巨富们那样,可以举着「自由」来保驾护航。

按照「天心相合」理论,是要尽义务的。

东图府,每年至少一千万都是用在养女上,确保本地「天心相合」。——当然了,这些养女们想自由移动就业去大城市?想都别想。本地花钱是为了本地,不是给外地人口失衡兜底。

宣冲让用前世某些概念来表述,就是大汉内部有着恐怖的「榨取剩馀」的能力。

各个大城的劳力们,平均工作五到六个时辰!乡间农民们除了伺候自己的庄稼,还要打工筑路,薪水极低。

但是这样的现汉,在两百年来就是没有发生过大规模起义!

每一户男丁都被家庭拴着,如同牛马一样背负一块又一块的负重。

在现汉江南区域的大城中,草民们的过劳死并不鲜见。

除了江南水路铁路发达区域之外,其馀各处草民们没有人口流动,草民们是生于此养于此。现汉内富饶地区对外地人的恶意远比宣冲前世的情况要恶劣的多,是西欧对对东殴的级别,并且影响到了上层,宣冲前身刘浩行在燕都被霸凌,也就是因为这个要素。

东图岛这个地方,是标准苦寒之地,属于标准「天心相合」体系下治理的藩国。

上述是东方王朝进入近代化下,为了保证领土庞大后的妥协政策。

要不然,按照前世那个欧洲自由流动体系,东图内的人早就跑没影了。

啥?藩国不算领土?宣冲前世毛熊的加盟邦,和白头鹰的州,一个个权利都比现在的藩国要大。鹰和熊常常面对自家下面诸侯们拍桌子,而东图这样小藩国,在朝廷那儿上桌都不行的。甚至卖资源的资格,都被中土内掐着。

东图这边每年真金白银的砸一千万银币建立社会保障,是心善?这是保自己的「统战价值」。

每年用一千万,就是能把几十万牛马给拴在东图。说明自家能在这片苦寒之地做主。

宣冲:「把人禁锢在土地上,其实和把宗族的人禁锢在乡里没两样。比起古代的『买奴』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声,而规模更加大。」

宣冲在工厂中进行了系统调查后,确定过劳导致酗酒,酗酒导致男性普遍短命。

那些拖儿带女的妇女?——嗯,这得看这些苦命女人,能不能趁着自己姿色尚在找个外地男人嫁了。(到东图这个苦地方的,都是流放过来的破产者。)

但多半还是要进入女工工坊,用女子之躯来养家。至于女子嘛,会在浣洗的间隙时间,聚在一起抱怨命苦,但不会造反。

如果女工劳累死了,会得到自家诰命夫人亲手发的「贞妇奖章」,孤儿们则又会进入公义堂。

宣冲调查完毕后,离开了鲸鱼肉场,皮革厂等地。

宣冲带入这个世界的逻辑:治乱循环才是东方历史主要矛盾,所以读书人们的理学(哲学)均要为这服务。而这套哲学理念发展了两千年,存在高度复杂的运作机制,绝不是那麽容易可以打破的。

宣冲回顾了那片脏乱差棚户区域:我这时候跑到工厂中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绝对不会有任何人跟着自己吆喝。反手,就会将自己举报了。有着老婆和孩子的男人,那可是保守派中的保守派。

…黑科技…

而在另一边,宣冲的便宜老爹,东图王正在和南边的商人们讨论现在兴建钢铁厂的事宜。

一位工头:「王爷,这是淮左炼烽司最新的炼炉!如果计划顺利,明年的时候,钢铁厂产量五十七万吨!」

在铁渣工业区中,炽热的钢铁滚滚而出。

东图王道:「铁厂建成后,我们这儿的丁口会有十万人为铁业而活。那麽我们这儿的口粮缺口?」

另一位南边商人:「王爷放心,您这儿只要保证铁料出炉,我们可以找南方代表,与您签订三十年的粮食供应协议,保证以稳定低价供应贵方。」

一旁海商补充道:「我们做您的生意,都有建邺方面的太庙备注,不会出岔子的。(粮食不够吃,天心相悖,是有人担责的。)」

这些南方财阀们,现在筹谋北方的长期布局。

宣冲想着未来卖油发福利,而东图现在丰沛的资源,何尝又不是在更聪明的人算计中呢?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