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既见未来(1 / 2)
第266章 既见未来
吃一碗鸭血粉丝并不算礼贤下士。而是了解民间疾苦。
「力夫」的菜肴,鸡鸭杂碎都是工业生产中的下脚料。里面肉质很脆。是泡烧硷后才有的结果。当然还加入了味精和盐进行了腌制。
当随行人对宣冲介绍建邺的繁华生活,宣冲目光则是凝视两岸连绵不绝的力工住宅区,红砖的楼房,密密麻麻连绵不绝!
宣冲心里默念:这麽个规模的红砖民用建筑群,意味着砖窑数量超乎想像;而砖窑数量,又可以决定炼钢厂的规模。
在东图,民间认为江南的繁华是蒸汽机众多。其实不然,蒸汽机固然是生产力的倍增器,能将基础生产力增加到二十倍;但是其阈值门槛是:必须要组织起传统十倍家庭的人力规模才能操作蒸汽机。
推崇工业时,其实人也是一种资源!一百年前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传统旧官府管理建邺的上限在十几万户左右,大于这个上限就难以管理。
目前为止,现汉的西北,东图这样的边疆区都还延续着旧式样管理。
而当电报出现,蒸汽机推动,棉布,印刷机开始经济和思想上全面向下控制;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了。建邺最新的普查中,丁口直接突破了一千万。
工业进步让农耕文明彻底碾压了游牧民族,同时南方诸省份的实力,也彻底强过北方!
宣冲打开了船上报纸,这是一个月前的旧报纸,充斥着各种狂悖之言。稍微一翻,放在清廷都是够上文字狱大案的。
在上面,某建邺的学者是这麽鼓吹的:「华夏几千年以来,帝都选址一再变化。先是长安,而后是洛阳,再然后是燕京和建康。分别对应的是关中平原,璜河南部,璜河北部,江南。帝王之气向东南转移,这是天命!」
宣冲顿了顿,看了一眼这麽会来事报纸的名称,哦,叫做江南行省报。
这个江南行省是开国时期太祖所确定的编制,分为江南左路和右路;但是最后帝系转移,迁都燕京后,就不再承认了。这个行省被划分成了三个省份,其中松江府还被分割出来。
这麽个堂而皇之戏谑北边帝都的地方报纸,已经开办了十年之久了。
…其心昭然…
船舶北上,入江,进入了繁华中心。江面上跑着万吨级别货轮,路过的城市码头上,甚至有蒸汽动力的黑色起重机在吊装货物。
这一切,比起东图那疙瘩要进步至少四十年的样子。
这里的四十年,是宣冲按照前世工业发展进行换算。
按照这个时代的经济模式,可能七八十年都不止。而其他地方想要赶上江南区域,除非出现大灾变,导致大量人口外逃。否则的话,江南就永远是东亚区域的第一名。
目前寰宇之下,也就欧罗巴莱茵河丶塞纳河流域,有潜力和江南竞争。欧洲西北平原区域要人口有人口,要水网有水网,河道是南北向,不和东西方铁路产生经济竞争,铁路经济效益好,这是发展工业一等一的天选之地。
事实也如此,欧罗巴现在已经是西边小半个世界中心。
当然欧罗巴那地方有一个要命毛病,那就是西边的那个岛国太近了,对塞纳河流域是有军事威胁,莱茵河区域又和塞纳河区域有文化冲突,这就使得西欧这块发展工业天选之地,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南北分裂。
现汉所有军事分析专家都认为:欧罗巴菁华地带蕴含的军事冲突风险,虽然表面上用诸多和约所掩盖住了问题。但是「和约」这种东西,用现汉说法就是一张纸。两国各自维持着几十万的本土兵团,守护「合约」。
而江南区域,无论是北方的中原大平原,还是南边的岭越区域,都海清河晏。
现汉内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断然没有战争风险。
就在宣冲感慨江南人力充沛时。江阴码头上,上千名工人在炎炎夏日中劳作。
传送带不停地滚动,不断输送货物,但传送带上偶尔有不稳定,需要工人用铁锹偏转一下货物。
宣冲沉默,这工作可挣得可辛苦了。
相对于北边的一系列港口,这里港口的运输是半自动化,有传送带,有货柜,看似节省人力,但是并不是为劳工们节省,而是为商绅们的支出节省。
随着「单位运货量所需的人力」下降,「港口单位时间吞吐量」同步增加。
所以码头岗位上工人其实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反而由于手脚要跟得上传送带,精神上更加紧绷了。
炎日中,有人倒了下去,很快被拖到了一边;但中暑的人并没有被拖到凉亭内,而是被送到江边浇了一桶凉水。
宣冲皱眉,心里暗道:「中暑不应当这麽冷激,应该在树荫下慢慢缓。」
然而刚刚这麽想,宣冲就通过导音线条,听到了浇水的监工那不近人情的训斥:「你这杀才,莫装死!醒了吗,你丢工了,今天不算你工钱,你要是这个月再丢一次,那就走!你不干有人干!」
宣冲听到这话,有些应激地哈气,坐在船头上,不禁抬手指着1200米外的码头,语无伦次:「这,这?」
然而看到那位工人求饶保证:「刚刚只是不小心晕了头,下次不会了。」
宣冲咬了咬牙,开始理解这个时代的辛酸。——现汉继承了数千年的发展,有着一套完整的治理学,让这块大地上的血气汉子憋住一口气,弯着腰承受负重。
但是宣冲耐不住这口气,那个监工准备回到自己的冰块房间,但是绕过一个货柜,突然货柜冒出一股力道把他吸纳进去,这个货柜随后封锁住,在烈日下暴晒,里面的温度和烤箱一样。
半个小时后,这货晕厥后,宣冲在船靠岸时,才把货柜给打开;五分钟后,这个中暑的监工被发现了。一旁工人把他抬出去了。
然而宣冲做完后就有些后悔了,因为不该滥用能力。处于现在这个位置,就没有责任吗?
…吾日三省吾身…
建邺城内,宽阔的道路上,无轨电车沿着马路主干道行驶。即一辆公交车,头上有一个天线,连接电路。
宣冲仔细的看着这个。这玩意可是个稀罕物;在前世,只有南京浦海这样的大城市存在过。不是说这玩意代表什麽潮流技术,而恰恰是在后续内燃机车成熟后,这玩意就一无是处了。只有那些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发达过的城市,预留这种早工业时代的圣遗物。
东图城内的货运还是煤气卡车,而人们出行要麽是自行车,要麽是人力黄包车。
就在宣冲准备寻找公交站台的时候,则是被刘源玲拽了回来,不一会,十六辆黑色轿车组成的车队停下来,将自己接了过来。
一路上绿化带快速闪过,隔着玻璃,宣冲用力矩扫视城市,至少自己所在的这个位置上,这个城市没有摩天大楼,但是样貌已经非常现代了。
颇有些民国剧中,南京上海的模样。
…然而接下来从近代穿梭到未来…
很快车队转入了一条地下隧道。走着走着,就偏离了主隧道。在深入看似正常的山洞地道五公里后,隧道侧面原本看似山壁地方,原来是一层匹配岩石色彩的布匹。
布匹里面金属闸门打开,车队进入了一条常人不曾知晓的地下通道。
陪同而来的刘源玲在进入隧道后介绍道:这就是「麟巢」,这里的科技要比外界先进两个代次。
宣冲瞅了瞅隧道内每隔三十米布置的监控摄像头,顿了顿,不断点头。
宣冲通过力矩不断衍伸,不断探索这个地下隧道,抵达了地下中心;然后根据量角器换算,确定终点是在地下五公里处。
宣冲一路上还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例如在通道侧面,宣冲发现了一个盾构机!没错,就是二十一世纪第三代盾构机类型的。
刘源玲似乎是感应到宣冲目光,同步解说:这是钻探的设备。——她清楚刘浩行的老家东图,需要这些设备。
然而宣冲对着隧道中巡查的机械狗问道:「这儿都是未来物?」机械狗头部的传感器正在不断转动
刘源玲神秘地笑了笑:「这个地下基地内,一共六千人,大部分人都是研究未来设备的制造的。」
宣冲抓住了重点,询问道:「这些研究员很确信自己研究的就是未来技术?」
刘源玲:麟主大人能够看到未来,抵达未来,兑换未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