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七章 伐谋伐交 诱引内乱(2 / 2)

加入书签

为完成心中构想,耶律阿保机只有一条路可走——扶植天然支持父死子继的汉人势力。

在耶律阿保机的扶植下,汉人政治势力发展迅速,并团结在皇太子耶律倍身边。

耶律阿保机本以为,将来有着崇尚汉人文化的耶律倍继位,一切都会按照他的设想进行着。

可耶律阿保机忽略了一点——他一手造就了契丹国内汉化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对抗。

他一死,率先背叛他的是他的妻子述律平。

述律平在契丹保守势力的拥护下,在耶律阿保机的葬礼上,对汉化势力进行了清洗。

这便是「扶馀之变。」

血腥清洗之下,契丹国内的汉化势力遭受重创,就连本该合理合法继承皇位的太子耶律倍都被囚禁,剥夺了继承权。

后来继承皇位的是耶律倍的弟弟,辽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能上位,在于他不倾向任何一派,主打政治平衡手段。

述律平本以为扶馀之变后,契丹国的汉化派势力再不足为患,但她低估了汉化派势力的顽强生命力。

在耶律德光掌权时期,汉化派势力先是暗中发育恢复元气,而耶律德光在南征回朝的途中暴毙,给了汉化派势力反戈一击的机会。

耶律德光在生前,是有立下合法继承人的——皇太弟耶律李胡。

但汉化派势力趁述律平来不及反应,通过一番利益牵连,让契丹的南征精锐直接拥立耶律阮继位。

耶律阮是耶律倍长子,是契丹汉化派势力心中正统的继承人。

得到南征军队的拥护后,耶律阮率军返回契丹逼迫述律平承认他的帝位,从此契丹皇位重新回到嫡长一脉。

这便是「横渡之约」。

可就在契丹的汉化派势力,觉得大功告成之际,契丹的保守派势力亦进行了反击。

契丹宗室耶律察割再度发动政变杀死耶律阮,耶律阮死后契丹贵族势力拥立耶律德光的长子耶律璟继位。

耶律璟就是当今的辽睡宗。

这一次政变,被称为「火神淀之乱。」

三次政变虽名称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契丹国汉化派势力与保守派势力的争斗。

在数次政变之下,契丹的汉化派政治利益,已经与辽太祖的嫡长一脉深度绑定。

韩匡嗣作为契丹汉化派的中坚人物,当赵德秀有意提及耶律倍时,他就知道赵德秀对契丹的内部乱局知之甚深。

而韩匡嗣更加意识到,赵德秀突然提起人皇王一事,定然有着更深的图谋。

这些猜测足以让他感到不安。

因赵德秀的图谋,也许会损害到自身利益。

重新坐下的韩匡嗣,冷着脸低声问道:

「晋王殿下,到底想说些什麽?」

韩匡嗣驱散旁人的行为,代表着他在赵德秀的刺激下,想谈一谈更深刻的事。

见韩匡嗣都沉不住气了,赵德秀亦不藏着掖着:

「孤想通过韩公,与贵国的耶律贤皇子交流下。」

耶律贤是耶律阮的遗孤,是目前辽太祖嫡长一脉的继承人。

听到赵德秀提起耶律贤后,韩匡嗣的脸色更阴沉了几分。

「贤皇子身份贵重,哪是我能见到的?」

脸色虽阴沉,韩匡嗣却下意识地表示,他与耶律贤不熟。

对于韩匡嗣的话,赵德秀是一点不信。

得益于前世的一部电视剧,赵德秀曾查过耶律贤的生平。

赵德秀清清楚楚记得,耶律贤很早的时候,得益于先辈遗泽,他身边就聚拢起一批强大的政治势力。

那股政治势力,正是契丹国的汉化派。

汉化派势力围绕在耶律贤身边,一方面是想保护他的安全,另一方面是想着再来一次从龙之功。

身为后世者的赵德秀,能不知道数年后发生的「黑山之变」吗?

近侍朝不保夕,铤而走险杀害帝王的事,看起来有合理性。

问题是耶律璟喜欢杀近侍,都杀了多少年了,早不反击晚不反击,在耶律璟威胁完耶律贤的第二日,近侍才发起反击。

而耶律璟一死,耶律贤就跟早有预料一般,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军政大权。

这种种迹象足以证明,耶律贤就是黑山之变的幕后推手。

对于韩匡嗣的不老实,赵德秀笑道:

「孤想认识的人,还从未无法认识的。

若韩公不愿居中联络,孤下月就上奏陛下,请求派出一支使团前往上京。

孤会让使者亲自上门拜访耶律贤,就是不知贵国君主得知此事后,会作何感想呢?」

赵德秀这话一出,韩匡嗣几乎要急得跳脚。

本来由于耶律贤的身份,耶律璟就对他颇为忌惮,若宋朝使者真那麽做了,耶律贤的处境将更不好过。

赵德秀的用心,实在太过恶毒。

攸关自身利益,韩匡嗣哪还有办法继续搪塞。

韩匡嗣将身体压低,充满密谋的味道。

接着一阵低声询问从他口中发出:

「殿下莫要冲动,联络一事,老夫自有办法。

就是不知殿下想与贤皇子联络所为何事?」

所为何事?

那当然是想挑起你们契丹内乱咯。

燕云十六州,是一定要收回来的。

而契丹国力强盛,实是一劲敌。

兵法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本来中原政权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周世宗北伐时,那时契丹由于轻视在燕云十六州的防备力量不强。

可惜大好时机,却被周世宗的骤病所打断。

自那一战后,契丹方面大大加强了燕云十六州的防务。

另外耶律璟虽号称「睡王」,嗜杀是他的一个性格特徵,问题是耶律璟杀得要麽是近侍,要麽是主动叛乱的人。

时人有称「上不及大臣,下不及百姓」

而耶律璟是摆烂,但他同时又不瞎指挥。

耶律璟将大权交给耶律屋质等重臣,军政大事由他们主理,这间接导致契丹的国力不但未有下滑,还在稳步上升中。

时人有称:「省徭轻赋,人乐其生」。

耶律璟很像后期的高洋——「主昏于上,民安于下。」

耶律璟统治下的契丹,不能说是国力最强盛的时候,但绝不是后世一些营销号所说的「轻轻一碰就碎」。

鉴于契丹稳步上升的国力,赵德秀来日要想顺利收回燕云十六州,得想办法尽可能削弱契丹的国力。

既然契丹有内乱的传统,那赵德秀当然要利用一番。

而在韩匡嗣面前,赵德秀得换种说法:

「嫡长居尊位,有利于贤皇子,更有利于孤。

韩公无需疑虑,孤是想与贤皇子沟通下感情,顺便帮一帮他。」

说完后,赵德秀露出了诚恳的笑容。

韩匡嗣不知道的是,赵德秀曾在南唐国主李煜面前,亦有过这番笑容。

将信将疑的韩匡嗣,在赵德秀给予的现实压力下,只能默默答应。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