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2章 232【长思量】(1 / 2)

加入书签

第233章 232【长思量】

春三月,京城暖风和煦,街上行人如织。

布政坊内倒是一片宁静,这里住得都是朝中重臣,尤其是内阁首辅的宅邸外,虽然有大量前来拜谒的官员在等候,场间依旧没有骚动喧哗,毕竟都知道首辅大人喜欢清净。

宁珩之今年五十八岁,这个年纪在大燕历任内阁首辅之中属于年轻的一档,比如先帝朝第一任首辅受命时已近七旬。

今上登基二十年,宁珩之从翰林院侍读学士丶礼部左侍郎到吏部尚书只用了七年,而且他在太和七年升任吏部尚书便同时入阁,虽然当时他在内阁排序最末,但凭藉天官之职几近能与首辅抗衡。

太和十四年,宁珩之终于熬走了他前面的阁老们,登上首辅之位,成为大燕文官之首。

换而言之,宁珩之升为首辅那一年仅五十二岁,这是大燕历史上最年轻的首辅,而且他还是大燕历史上最年轻的殿试状元。

他这一生可谓风光无限荣宠至极,更难得的是天子至今对他依旧信任且倚重,这让他的首辅之位无比稳固,亦让围绕在他身边的官员们始终坚信这艘大船不会倾覆。

但是近来几位宁党高层都察觉到一丝不安的暗流。

「元辅。」

刑部尚书卫铮放下手中的茶盏,沉吟道:「不知陛下是想让沈尚书卸任之后入阁,还是以大司空兼任内阁大学士?」

从去年开始,沈望即将入阁的消息便在朝野间悄然传开,庙堂诸公对这种现象很熟悉——这是天子有意放出风声,提前观察朝堂对此的反应,如果没有过于激烈的反对声,他会逐步推进此事。

卫铮默认没人可以阻挡天子的圣意,而他的问题则切中这件事的紧要之处。

内阁之中,除首辅和次辅之外的阁臣权责范围一直没有定例,全看天子是否授予额外的职事。

就拿宁珩之来说,当初他刚入阁就能和首辅分庭抗礼,就是因为他兼任吏部尚书一职,手里掌握着大燕成千上万官员的考评和升降。

如今沈望入阁已成定局,但他将来在内阁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其中仍旧大有文章可做。

宁珩之淡淡道:「沈望这两年在工部做得极好,陛下对他很满意。」

此言一出,卫铮的眉头便皱了起来,同时眼底浮现些许艳羡之意。

坐在另一边的吏部左侍郎赵文泰叹了一声,幽幽道:「陛下对这位沈尚书未免太看重了。」

这句话略显不恭,但此刻室内坐着的几人都是宁党核心高层,倒也不必担心会传扬出去。

卫铮点头道:「谁说不是呢?这两年欧阳次辅昏招频出,陛下对其失望透顶,否则不会如此急切地提拔沈尚书。而且沈尚书和欧阳次辅不同,他屁股下面乾净得很,想要抓住他的把柄很难。」

「那倒未必。」

沉默多时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程兆麟缓缓道:「沈尚书固然谨慎,但他那位得意门生还谈不上无懈可击。」

「薛淮?」

卫铮一怔,随即哑然失笑道:「景瑞兄,你是不是不了解此子的手段?」

程兆麟不解问道:「此言何意?」

卫铮先是看了一眼神色平静的宁珩之,继而解释道:「你别看薛淮年轻气盛,就误以为他浑身都是破绽,若你真的这样想,多半就会着了他的道,许观澜就是前车之鉴!」

他没有提到薛明纶和岳仲明这两位曾经的宁党大员,主要还是不想引起宁珩之的不悦。

程兆麟摇头道:「昭节兄,我岂会不知薛淮的事迹和手段?」

坐在右侧的户部左侍郎刘崇年好奇地问道:「景瑞兄莫非有对付薛淮的妙计?」

「倒也谈不上妙计。」

程兆麟平静地说道:「薛淮毕竟年方弱冠,为人处世如何能与沈尚书相比?就拿最近收到的消息来说,薛淮在主政扬州之后,逐渐显露出少年心性,近来更是将一位国色天香的女医者拘禁于官邸之中。」

书房内登时陷入一片诡异的沉寂。

若说这些宁党大员不想对付薛淮自然是假话,且不提过往恩怨,光是薛淮清流中坚的身份就注定两边势同水火。

但在朝堂之上做事要讲规矩,无法无天的人必然会遭到天子的厌弃。

他们要对付薛淮只能从官场程序来办,但是薛家几代人积攒的家底够厚,薛淮暂时又无贪婪之欲,再加上他有天子的器重和沈望的庇护,无需走歪门邪道谋求仕途晋升,很难抓到他的把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