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章 233【大学士】(2 / 2)

加入书签

当年的宁珩之和薛明章都曾经历过天子不同话题的拷问,只不过后者英年早逝,让天子唯有惋惜哀痛。

或许在世人看来天子这是君子欺之以方,但沈望心里清楚,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斟酌良久之后,沈望审慎地回道:「陛下垂问关乎社稷宗脉,臣恐管窥蠡测有负圣听。然陛下令臣直言,臣不敢避讳,唯据臣有限之见闻,斗胆陈说。」

天子微微颔首道:「但说无妨。」

沈望道:「梁王殿下年纪尚幼,已显天资聪颖,又淳朴纯善。臣与之接触甚少,但闻其读书勤勉尊师重道。在陛下淳淳教导之下,他日必为社稷英才。代王殿下风华正茂,性情较为疏阔。或因其尚年轻气盛,言语行止间偶有少年意气之态。此乃璞玉未琢之象,诚需严加教诲,导其入正途。」

一旁的曾敏听得默默赞了一声,无比认真地将每个字牢记心中。

天子面露微笑,显然对沈望的回答很满意。

一如沈望所言,八皇子梁王虽已成年,但仍旧是少年性情,还需仔细磨砺,而他对五皇子代王的评价已经算得上严厉,虽是璞玉但需要严加教诲。

若沈望非忠耿之臣,断然不会直言代王之过。

沈望轻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魏王殿下性情沉稳敏而好学,待人接物亦显仁和。其读书明理安守本分,常能为天家皇子之表率。唯其性,似过于沉静内敛。楚王殿下天性聪颖,颇有决断之风。行事雷厉,重然诺丶尚气节,深肖陛下风骨。然锋锐过盛,尤需砥砺涵养,方能如精钢绕指柔韧。」

说到此处,他便停了下来。

天子定定地看着沈望,这番应对其实已经超过他的预期。

沈望没有一味地吹捧诸皇子,而且言之有物合情合理,最关键的是他对皇子们的看法很真实,而这是天子最在意的地方。

如果今日是宁珩之或者欧阳晦作答,天子绝对听不到如此恳切的肺腑之言。

良久,天子欣慰地说道:「卿之所言,甚合朕心。」

沈望闻言躬身,无比郑重地说道:「陛下,臣妄评龙裔实属僭越。诸殿下身份尊贵,皆有天潢贵胄之风姿,臣所窥不过一二。皇子之圣德天授,未来成长更系于陛下教诲。臣今日狂悖之言,惶恐之至,若有失当,万请陛下责罚!」

天子微微摇头道:「卿何罪之有?不过,方才爱卿只提到四位皇子,并未言及太子,这是为何?」

这句话轻飘飘的,却重逾万钧。

曾敏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暗道沈尚书您可悠着点,杂家可不想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沈望这次没有迟疑,他坦然又诚恳地说道:「陛下,太子殿下乃是储君,臣岂敢妄议?」

储君亦是君,在天子没有罢黜太子之前,他就和其他皇子不同,这才是天子今日问询的核心之处。

换句话说,无论谁是太子,只要天子让其住在东宫,沈望便会恪守君臣之道。

短暂的沉寂过后,天子的笑声响了起来。

这笑声一点都不狂放,但其中蕴含的舒心之意,曾敏却是再熟悉不过,此时此刻他不禁心生感慨——难怪这位沈尚书能够圣眷护身,这两年任凭朝野风雨侵袭,他自岿然不动。

「今日乃是休沐之期,爱卿本该歇养精神,却依旧要劳心国事,朕心不忍。曾敏。」

「奴婢在。」

「令御膳房准备几样膳食送到沈卿府上。」

「奴婢遵旨。」

曾敏恭敬地应下。

沈望镇定谢恩,然后行礼告退。

望着他离去的身影,天子眼底的笑意愈发明显。

曾敏依旧低着头,他默默地站在一旁,脑海中忽地浮现薛淮那张年轻俊逸的面庞。

这对师徒可真了不得。

弟子在江南屡建功勋,恐怕要不了多久便能重返中枢,陛下定然不会亏待他,而他这位座师……

曾敏暗暗一叹,经过今日这番御前问对,朝中再也没人能阻止沈大学士的青云直上,便是权倾朝野的宁首辅也不行。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