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明是谁的大明(1 / 2)

加入书签

第196章 大明是谁的大明

毕自严带着鲁音的官话继续响起,声音洪亮。

「天启六年,初步统计,天津盐业公司缴纳盐税为四百二十六万圆,淮东盐业公司缴纳盐税一千三百七十万圆.:

听到这两个数字,许多人都舒了一口气。

天津和淮东盐业公司的盐税不降反增,大家都放心了。

毕自严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把大家的心思都看透了。

你们能想到的,皇上早就想到了。

两淮和长芦两盐政贪墨案,追缴的赃银,除去现银铜钱和金子,还有大量的屋舍丶宅院丶商铺丶车舟等固定资产,折现起来,门道重重。

皇上叫袁世振等精通盐政的人,统计两淮和天津盐政每年的出盐销量,按照正常的盐税折算上去,算出一个大致金额,再把追赃的银两和变现固定资产的银两,统计出一个差不多的金额,当成天启五年缴纳的盐税公布与众还有三分之一的钱财没有公布出来,被单独列了一本帐,作为秦皇岛造船厂丶江南织造局等实业的启动资本。

天启六年,天津和淮东盐业公司以改革后的新盐政运行,缴纳的盐税跟天启五年比,略有增加。

随着两家盐业公司不断深入整伤,完全适应新盐政制度,盐税还会每年增加,一直到正常运作,才会保持稳定。

毕自严继续往下念。

天启六年盐税收入增加的还有西北局组建的陕西盐业公司,以及西南局组建的四川盐业公司。

四川盐业公司也很厉害,天启六年缴纳盐税三百六十七万圆,给了西南局朱燮元和傅宗龙足够的胆气,编练兵马,粮饷发足,儿郎们,给老子把叛乱的安氏和奢氏围成铁桶,老夫要困死他们。

钱是人的胆,这句话真没错。

陕西盐业公司由于本身产盐不多,盐税只有七十一万圆。

现在西北局盯看河东盐司,眼晴都要望出血来。

可河东盐司跟两浙盐司丶广东盐司一样,不慌不忙,依照陈规,缴纳了四十万两银子的盐税。

河东盐司每年销盐量仅次于两淮,现在淮东盐业每年缴纳盐税一千三百七十万圆银元,折合银子九百一十七万两。

你居然只缴纳四十万银子的盐税?

这些老西们,还真是要钱不要命!

两淮盐政案杀了那麽多人,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不过毕自严等人也知道,趴在河东盐司上吸血的人太多了,突然叫他们把银子全吐出来,谁愿意?

人还没被拉到西市口,都会认为自己命大福大,能躲过一劫。

毕自严接着念天启六年的支出。

平辽局支出减少到六百六十五万圆银元,折合银子四百四十六万两,比天启五年减少了近一百万两银子。

原因有几个,首先因为天启五年需要补发不少欠饷,天启六年正常发饷。

其次是天启五年平辽局合并了诸多辽西辽东军将世家的「家丁精锐」,裁汰了许多老兵油子,需要补发遣散银子。

还有安置这些裁汰兵卒,也需要一笔钱粮。

经过整编,天启六年平辽局的兵额只有二十九万四千人,这还是包括登莱镇和京畿巡海都司四支舰队的兵额。

比天启五年平辽局成立时接受蓟辽督师府名册里四十一万七千兵额要少十二万。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熊廷弼的努力下,平辽局后勤完成自成体系。

以前户部丶巡抚一条线的粮漂没率在三成以上,无论海运还是陆运,运输费用更是高得吓死人。

熊廷弼接手后,你敢飘没超过半成,他就敢砍你的脑袋!

而运输成本直接降低到此前的五分之一..:

不过后勤省下的钱,很大一部分又花在装备火器的支出。

滦州煤铁局下属的枪炮厂,还有京城搬过来的火药局,经过一番整伤,都脱胎换骨.,工匠待遇提高,福利拉满,得到尊重,积极性提高。

工厂从此前的作坊式管理,逐渐向大工厂发展,分工协作,精益求精..:使得生产工艺改良,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提高..:

以前造一支三眼的钱,足以制造一支最先进的天启五式火枪,以前造一支鸟的钱,足以制造一门短管炮.::

以前一年只能造三千枝鸟,现在一年可以造一万支天启五式火枪,产量还在不停地爬坡.::

朱由校还是朱友霄时,在网上看到过一段清人笔记,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期,连战连败的清廷在面对英军从大沽口登陆的威胁,满世界搜刮兵器,尤其是火器和火药。

后来在京师某个角落,找到明朝遗留的一个武库,里面存放着大量的火器和火药,其中有戚家军常用的鸟(火绳枪),也少量赵士祯研制的鲁密丶电和「火箭弹」::

有的火器,比当时英军所用的火器还要先进..,看记载,这些火器是天启丶崇祯年间为了应对辽东战事准备的,可它们为什麽没有在关乎大明存亡的战事中发挥作用,反而在尘土里被封存了两百多年?

有好事者根据仓库里的公文,翻阅明朝留下的文档,最后查证,因为当时主持战事的大明文官们,觉得这些火器太贵了,发给粗鄙的武夫丘八,很容易会被搞坏掉,实在是心痛。

乾脆封存在仓库里,等待真正危急时刻再发挥擎天作用。

可笑丶可悲丶可恨!

朱友宵一夜之间,醒来变成朱由校后,回忆起这些点点滴滴的历史故事,心中有了一个判定。

要想自己活下去,要想让大明活下去,首先一点就是搞钱,搞到足够多的钱。

不解决大明的财政问题,自己就算召唤来白起丶韩信丶吕布等一堆名将猛将,护不住发发可危的大明。

如何解决财政问题,无非就是开源节流。

现在建奴肆虐,需要源源不断地花钱,节流是无法节流的,只能竭力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重要放在开源上,于是盐税是他最先盯上的税源。

但税源天花板摆在那里,朱由校又把税源盯在商税和关税上。

毕自严洪亮的声音,打断了朱由校的思绪。

「皇上圣谕,天启六年六月初一开始,裁撤崇文门宣课分司丶张家湾宣课司丶河西关务钞关丶临清钞关丶浒墅钞关丶九江钞关丶淮安钞关丶扬州钞关丶九江钞关丶武昌钞关丶

上海务钞关十一处钞关宣课分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