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他交定了】(1 / 2)
第138章:【他交定了】
顾闲在偷闲一天后,又开始了自己紧迫的学习生活。
按照王世贞的说法,乡试跟考秀才的难度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不能有任何短板,所以他遇到薄弱的部分还得去蹭蹭国子监博士们的课补点儿基础。
顾闲每天从早到晚都被王世贞安排得明明白白,再不复上次来京师时那样悠闲自在了。
顾闲很有点郁闷,但还是很倔强地从超负荷的功课堆里抠出时间来出去玩耍,比如去膳房那边整点吃的,或者约师妹出去遛弯。
在顾闲坚持不懈的炫耀之下,半个京师都知晓他与王宜玉订婚了,王世贞即将拥有他这么个乘龙快婿!
王世贞的大女婿华叔阳刚考上进士,可惜没有选上庶吉士,只授了个礼部主事。他妻子虽已去世,这段姻亲倒也没断,如今每次王世贞聚会还是会带上他。
华叔阳今年二十二岁,也算年少有为。
在他这一科中同为二十二岁的便有六人,算是同科进士中的真·同年,巧的是,他们目前除却其中一个归家丁父忧外都留京任职,自是时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巧的是华叔阳这几个同年好友之中,竟有三个是湖广的。
同乡与同年一样大多都是天然同盟(当然也有何心隐对付严嵩这种江西人干江西人的情况),再加上华叔阳这层关系,与顾闲自是比旁的新科进士亲近。
其中有个叫李维桢的,便是湖广人士。
这日顾闲与王宜玉兄妹俩出门去明德书院看看有什么新书(王士骐非要跟着),恰巧遇上了找书看的李维桢。
李维桢他爹是当官的,不过他是庶出子,自小教养他的嫡母已经去世,底下还有几个继母生的弟弟,落到他头上的家财便不多,所以他每个月都要来书铺转悠一圈,仗着自己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一分不花地把刚上的新书都扫一遍。
虽说对人家书铺东家来说有点不地道,但省钱嘛,不寒碜。
李维桢参加过两次国子监的雅聚,与顾闲也算相熟了,笑着跟顾闲打招呼:“你也来找书看?”
顾闲道:“对啊,我听人说刚上了批新书,我们来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
没错,他也是来白看的,不过这书铺是申时行的族亲开的,他算是跟东家通过气的那种白看!
双方一拍即合,兴致勃勃地交流起自己觉得不错的新书来,好节省扫书时间。
掌柜的听他们聊得热烈,笑呵呵地邀他们到里头坐下看书,表示希望能从他们这里拿到份推荐书单。
马上就要中秋了,他们该考虑该主推什么书了。
李维桢可是翰林院庶吉士,顾闲又是十五岁便考了秀才的少年天才,他们的眼光一定错不了!
王士骐兄妹俩目前虽还没传出什么佳名,可能跟顾闲他们聊得有来有往的能差到哪里去?
掌柜的非常会做人,热情地表示他们选出来的好书都送他们一本,还额外给一笔润笔
维桢颇有微词:给钱你就写,简直是玷污了文学创作这一神圣事业!
李维桢对此不甚在意。
养家嘛,不寒碜。
顾闲扒拉完李维桢丰富多彩的一生,只觉这人真是个值得一交的朋友。
要是他以后能考中进士且不幸罢官归家,他跟李维桢可以来个划江而治,李维桢接北方的生意,他接南方的生意,联手制霸民间代写传记、代写墓志铭产业!
这可不是顾闲异想天开。
根据种种记载表明(比如给文徵明和昙阳子写传),王世贞这位文坛盟主也有承接这类业务,当岳父(老师)的带女婿(学生)入行很正常吧!
很不错,又收获了一个全新的养家思路。
往后得多多跟李维桢这位业内前辈探讨专业技巧才行。
总而言之,李维桢这个朋友他交定了!
敲定了给掌柜的推荐书单后,顾闲便极力邀请李维桢过中秋时一起来做鲜肉月饼。
鲜肉月饼就是要现做现吃才好吃!
听说到清朝时京师流行一种月饼,能从八月十五保存到除夕再拿出来分吃,叫做团圆饼。
顾闲听得大为震惊,曾经问师父那是怎么做的,他师父颇为嫌弃,说东西能吃新鲜的就吃新鲜的,放了几个月的饼能好吃吗?
顾闲也就没学上能放几个月的硬馅月饼。
明朝的月饼作为中秋必备送礼佳品,已经发展出很多花样。
有在馅料上下功夫的,比如果仁馅、鲜果馅、豆沙馅等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