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 章 :【欺人太甚】(1 / 2)
第139章:【欺人太甚】
王宜玉很快发现,顾闲接下来比以前更用功了,还积极地跟她探讨诗文小说的创作手法,表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王宜玉知晓顾闲的水平并不差。
上次在京师很有名的卤鸭诗就是他私底下写了传播出去的,说是要履行当初对掌馔的诺言。
要知道刚到国子监时他就给掌馔画过大饼,说要打造一张独属于国子监的美食菜单,以后别人提起国子监就想起这些美味!
即便顾闲现在基本已经把整个掌馔厅变成自己的地盘,他还是积极地筛选着适合作为国子监门面的招牌菜。
卤鸭就不错,刚出锅的时候吃着不错,放冷了吃也不差,甚至味道更香!所以么,顾闲就试着给推广了一下。
至于为什么不署名,当然是怕别人知道他会写诗,整日要他唱和应酬。
何况王世贞还是他老师呢,要是叫王世贞知晓他写诗给卤鸭打广告,不知得怎么骂他!没看到李维桢都成文坛盟主了,还有人对他为赚钱写文章这件事指指点点吗?
见王宜玉对自己突然勤勉感到奇怪,顾闲便把自己的新想法讲给王宜玉听。
他要偷偷地努力,争取将来抢王世贞生意!
实在抢不赢就……王世贞占领高端市场,他去占领低端市场,来个薄利多销!
打虎亲兄弟,上阵翁婿兵!
不过低端市场那也不是来个穷酸秀才就给钱的,想要文章卖得好,怎么都得符合两个条件。
一个是你得去混个官当当,能考个解元状元什么的更好。
这一点他们南直隶前辈有丰富的借鉴经验。
比如状元钱福在翰林院待了几年便决定自己不适合官场,辞职回老家潇洒度日,带着状元的名头到哪都有人请他写文章,整天好酒好菜供着。
再比如唐伯虎身陷科举舞弊案后被撵回老家,终日靠卖字画为生,别人就要他盖个“南京唐解元”印。可见在众人心目中,解元这个名头还是挺值钱的!
唐伯虎要不是牵扯进舞弊案和宁王谋逆案,而是像钱福一样当官后正常辞的职,晚年也不至于需要让一直没考上进士的文徵明救济!
第二个条件就是得多交朋友,且还得是有名气的朋友。
李维桢的朋友圈在明中后期那是相当厉害的。
首先他跟王世贞这位文坛盟主关系不错,又跟与王世贞等人齐名的汪道昆十分友好,对他们赞不绝口,直夸李梦阳、李攀龙跟他们没法比!
先有张居正在众多翰林文章中相中了他,后有王世贞、汪道昆这两位前辈在文坛为他开路,李维桢当然很快声名鹊起。
后来他又与称霸明末清初书画界的董其昌交上了朋友,两人不仅有着旁人比不了的惊人产量,还经常呼朋唤友搞书画雅集,一度在晚明文艺圈横着走。
顾闲认真研究过后,赫然发现王世贞走的也是差不多的路线,可见想靠卖文章大赚特赚
世贞吼学生能吼得这么中气十足。()
?敧卟虎??葶????衟???住??葶???
⒄春溪笛晓的作品《食明》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⒄『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顾闲仗着王世贞在里头瞧不见自己,压低声音跟林士章抹黑王世贞:“唉,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多讲几句老师就这么骂人,真拿他没办法!”
林士章微笑听着。
要不是这段时间已经见证过几次这小子气炸王世贞的现场,他就真的信了。
……
顾闲每日到处溜达,见到熟人就跟邀请李维桢一样邀人中秋来做鲜肉月饼。
大多数人都跟李维桢一样震惊于月饼还能做成肉馅的,纷纷答应要来尝尝。
到了八月中旬,顾闲心血来潮算了算自己都请了多少人,赫然发现快要忙不过来了!
顾闲便没再到处邀请,而是开始着手敲定需要用到的食材并对膳夫们展开专项培训。
国子监的监生们很快发现自己有口福了,他们居然能优先买鲜肉月饼吃!
虽说膳夫们刚开始做的时候手艺还不成熟,但有顾闲全程盯着,端出来卖的都是品相不差的,那味道更是香得人走不动道。
光是那么一闻,不少监生都心甘情愿直接掏钱了。
再咬上那么一口,只觉那皮酥到掉渣,里头的肉馅又咸香油润,谁都想不到月饼竟然还能做成这样!
可惜小小的一个鲜肉月饼没几口就吃完了,再一看,早卖光了。只恨自己觉得贵没多买几个!
每天就供应这么点,根本不可能让你排到第二轮。
监生们还好,坚持排队好歹有机会买到,住在国子监周围的人可就受罪了,最近每天都得闻着膳房那边不断飘出的烤鲜肉月饼的香味。
更重要的是,大伙闻得见,吃不着!
可恶,国子监到底在做什么吃的?
顾闲丝毫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好事。
这天他搞完鲜肉月饼专项培训后就听说有自己的信,兴高采烈地直接坐在中庭拆信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