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28 章 · 第一百二十八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28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陈大郎张了张嘴,没能发出声音。

陈二郎也跟着陷入沉默,他思索好一会儿,说:“我要带我爹回乡,葬入祖坟。”

陈大郎看了看他,一脸的欲言又止,但没有开口。

“过河吧,去北邙山,山下风水师多,花钱请人卜个起坟的日子。”杜悯一副以他们兄弟二人意愿为主的模样。

陈大郎和陈二郎又跟着他去乘船。

“二嫂,你是跟我们一起去,还是回官署休息?”杜悯走到孟青身侧,他欠着身问。

“你觉得呢?”孟青佯装和善。

杜悯肯定是不想让她跟着的,嘴上却说:“二嫂,请上船。”

孟青叹一声,她又回到船上。

船刚开动,后方传来丧乐声和哭灵声,陈大郎和陈二郎扭头看去,路的尽头出现灵幡的白影,渐渐的,挥洒的纸钱也进入眼帘。

等船抵达对岸,送葬队也出现在河边,陈大郎和陈二郎没有交谈,却默契地停下脚步不走了。

杜悯挥手示意衙役先离去,他负手而立,静静地望着这一出好戏。

孟青看向河面,一个月过去,水位又降了,黄河即将进入枯水期。

“对岸发生什么事了?”陈二郎问。

“河清县和河阴县打压厚葬之风,什么身份用多少陪葬品,都要合乎律令,违制的陪葬品都要被扣下。”杜悯解释,“这个送葬队看来是外地的,不知道我们这儿的规矩,被扣下了。”

“外地的送葬队?他们把亡父亡母葬于北邙山,日后岂不是不能年年亲自前来祭拜?”陈二郎又问。

“你待会儿问问他们。”杜悯暗笑。

一柱香后,面带愠色的送葬队乘船过来,陈大郎和陈二郎都上前帮忙抬棺,主家上前感谢,两方攀谈上,陈二郎问起他的疑问。

“坟墓立在此地,牌位供在家里,在牌位前祭拜就可。”主家回答。

“可尸骨不入祖坟,我心里总是不安,恐日夜惦记。”陈二郎说。

“我死后也要来此地的。”主人家解释一句。

陈二郎明白了,这是打算迁移祖坟。

“二嫂,你可看明白了?接下来的发展可就不由我了,别说我欺人太甚。”杜悯走到孟青身边嘀咕。

“他的死还没让你消气?”孟青反问,“这就是两个贪心重的无能之辈,何必勾起他们的贪欲?戏耍这样的人,也能让你痛快?”

“二嫂,打压你、戏耍你、得罪过你的人,是不是只要他死了,他做下的恶就能一笔勾销?人死债消?”杜悯正色道。

“师弟,可以走了。”陈大郎喊。

杜悯指送葬队,示意他们先跟着走。

陈大郎巴不得,他拽走陈二郎,打算趁机商量一下是否迁坟。

“我在阻止你,你看不出我的态度?”孟青问。

杜悯点点头,“也对,我爹忘恩负义,利

一声,事情解决,她去义塾查账。

杜悯看她走远,他摊手也哼一声。

一柱香后,陈家兄弟俩过来了,“风水师说九日后适合起坟移棺。”

杜悯好人做到底,带他们上山认坟墓,并交代道:“你俩身上有重孝,不要往我的官署去,别把我老爹老娘冲撞没了,山下有客栈,你俩就住在这儿。这几天把起坟抬棺的人手找齐,运送棺椁的车驾也备好,最好一个人留在这儿,一个人回洛阳找愿意运送棺椁的船。”

陈大郎和陈二郎对视一眼,二人面露难色,这一通打点下来,他们带来的钱可不够用。

杜悯没了作恶的心,也没了精神,为顾全脸面,他把二人领上山找到陈明章的墓碑,之后下山忙他自己的事去了,再不过问。

孟青在义塾里看了一天的账,到了傍晚,跟她爹娘一起坐船回河清县。

“这一个月,杜悯收缴来的违制陪葬品卖了一千一百多贯,还挺赚钱。”过了河,孟母说,“我听说下个月要建桥了,杜悯还打算在桥头立个碑,感谢送来违制陪葬品的人。”

孟青:“……真够损的。”

孟母哈哈一笑,“河清县的百姓挺乐呵,我经常听人说起这事。”

孟青看见杜黎了,看他裤腿上有泥,问:“你去看稻田了?稻子长势如何?能收了吧?”

“还得大半个月才能全黄。”杜黎回答,“爹,娘,又半个月没见你们了,身子如何?没有不舒服吧?”

“除了想望舟,没有不舒服的。”孟母说。

“就不想我?”孟青斜眼。

“想想想想!想你想得吃不下饭。”孟父笑出声,“这次回来能待几天?”

“能多待几天。”孟青打算这趟回来买下染坊和竹坊,把事情处理利索了再走。回去的路上,她跟孟父孟母讲她和孟春的规划,一路说到兴教坊,晚上也直接住在这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