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内阁反应(1 / 2)

加入书签

第141章 内阁反应

不得不说,李东阳是会说话,懂揣摩人心的。

他这番话不说是真情流露,但被他说的情真意切,而且,给了徐薄一个充足的理由-他们是为学子考虑,且只是要求维持旧制,并不算是什麽过分的事。

果不其然,徐薄闻言,脸上先是露出犹豫之色,随后长长的一叹,道:「也罢,你说的有道理,你我总归都是南方出身,多少要念几分旧情,就算是为了家乡,也不妨犯一次私心。」

李东阳心中腹诽,但面上却依旧做出一副恭敬的姿态:「请阁老教我。」

徐薄沉吟片刻,开口的第一句话便道:「这次你我虽是干预此事,但却不可明面上出手,只可暗地里稍作推动,如若事有不谐,也不可太过执着」

这还让李东阳心中一惊,他微微抬头,看着徐薄认真的神色,有些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徐薄或许不全是托词,而是他也没有什麽把握。

「请阁老放心,下官也只是想为后辈学子尽一份心力,如若实在没有办法,下官也绝不会强求开玩笑,又不是只有你徐薄珍惜自己的官职,李东阳只是不想让自己被这帮家乡学子们戳着脊梁骨骂,又不是真的想替他们求公道,这话就算是徐薄不说,他也会这麽做的。

于是,徐薄便道:「既然如此,那你回去之后,可如此做———到时候我———」

嘀嘀咕咕了一阵,最终,徐薄叹了口气,道:「如此,或许可有四成把握,至于其他的,只能看天命了。」

李东阳目中光芒闪动,显然是还在回味徐薄刚刚的计策,片刻之后,他点头道:「请阁老放心,下官一定遵照阁老的吩咐做事。」

说罢,二人又闲谈了几句,李东阳很快就离开了徐府。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离开之后不久,徐府的周围角落当中,两个小乞巧也一前一后的站起身来,晃晃悠悠的朝着某处而去。

朝堂上的反应往往是滞后的,但同时又是及时的。

当科举改革的消息散出去之后,朝中官员们虽然明面上还没有动作,但是,朱佑堂却已经收到了许多消息。

李东阳暗中拜访徐薄,自然是其中的一条。

但是,更让朱佑堂觉得在意的竟然是「皇爷,刚刚送来的消息,昨日午间,礼部周尚书去了一趟内阁,在刘首辅的公房当中逗留了许久,离开的时候,有不少人都看到了。」

听到身旁戴义的票报,朱佑橙的手不由微微一停,眼中闪过一丝笑容。

刘吉?

这麽看来,周洪谟到底还是没能彻底躺平他这是去给自己找盟友去了。

朱佑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科举改革的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吉是近些年来,比较少见的北榜出身的首辅。

所以对于南榜出身的官员来说,他们有多想维持南榜的优势地位,刘吉就有多想替北榜的士子们多争取一些名额。

这其中还不全是出于乡梓之情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刘吉和周洪谟不一样的是,他还是有点指望的。

以朱佑堂对刘吉的了解,这位内阁首辅心里还是有点抱负的,事实上,无论是在成化朝,还是在前世的弘治朝,刘吉都是提出过很多有用的建议的。

只不过因为他往往不够坚持,也从来不会犯颜直谏,所以时常被人诟病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