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内讧(2 / 2)
走出文华殿的大门,刘吉,李敏,还有杜铭这些北榜和中榜出身的大臣,脸上都带起了笑意。
反而是李裕等南榜出身的大臣,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他们都是谱熟政务之人,所以,在弄懂了天子说的这套方案之后,很快就琢磨明白了其中的门道。
从表面上来看,按照生员的数量来确定各省的员额,再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对北榜和中榜稍加倾斜,这是一个很公平的方案。
甚至于,由于南方文华繁盛,生员的数量更多,好似还占了便宜一般。
但实际上,情况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虽然说南方的生员数量多,但是不要忘了,他们的质量也好啊。
所以实际上,按照往常的南北中榜来计算的话,南方士子中举的概率,其实是远高于平均概率的。
而天子说的很明白,这次科举改制,并不会大幅度增加录取的数量。
这就意味着,南方士子还是要从原本的名额当中,挪出一部分来给北卷和中卷的士子。
换了一种更隐蔽的方式,但实际上还是南方士子们的利益受损。
甚至于,这种方式之下,南方士子们要出让的利益,可能比单纯的重新划定员额要更多上一些「徐阁老,尹阁老」众人在殿门处停住脚步,李裕沉着一张脸,忽然开口说道。
「二位皆是南榜出身,如今陛下改制,对南方举子如此不公,你们二人却不曾发一字一言,难道就不怕众举子们非议吗?」
实话实说,李裕现在是真的很生气。
要知道,虽然每届科举南方出身的士子占据的名额都更多,但是,并不代表高层当中就也是如此。
事实上,随着这些士子们进入官场,他们面临的将是更加残酷的大逃杀。
能够一步步走到朝廷重臣的位置上,地域带来的差异,早就已经被无限缩小的近乎不存在。
说白了,他们能够站在这里,靠的都是自己的本事,当然,还有那一股不错的运道。
所以真正到了他们这种层级,出身反而是广泛的,六部当中,工部尚书谢一夔抱病在床,告假许久就不说了。
剩下的人当中,吏部的李裕和兵部的屠出身南榜,户部的李敏,礼部的周洪谟,都察院的王怒都出身北榜,刑部的杜铭出身中榜。
内阁里头,刘吉和刘健出身北榜,尹直和徐薄出身南榜。
从人数和实力上看,其实双方应该是旗鼓相当的,但是今天的奏对,南榜这边,却是惨败。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因为真正出面的只有李裕和屠,内阁的这两个人,跟嘴被缝上了一样,
半句话都不说。
结果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让李裕怎能不气?
然而,面对他的指责,徐薄却不慌不忙,沉默片刻后,他开口道:「李天官何必动气,御前议事,有话便说,无话自然也不能硬说,李天官没瞧见,刘健阁老,王总宪也都没说话吗?何故只苛责我二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