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凡事预则立(1 / 2)
第163章 凡事预则立
汪直的态度依旧谦恭,但是神色之间,却不由多了几分忧虑。
回京的这些日子,他的性格也从最初的略带拘谨,渐渐恢复了当年那个执掌西厂的大太监风范。
和其他的那些宦官不同的是,汪直是真正有足够的政治经验的,所以,他也能够看到许多别人看不懂的地方。
比如说现在,汪直能够清楚的意识到,他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徐薄等人之后,内阁当中,势必是要再起一番斗争的。
虽然说这种斗争不会体现在明面上,但是,却无疑会使得内阁中的暗流更加加剧。
朱佑槿闻言,倒是不由摇了摇头,道:「就是要让他们斗才好,这世间之事,向来是不可全有,也不可没有,臣子之间相互制衡,君王才能居中裁决,刘吉这次做的越了界,自然要敲打敲打他。」
从理想上来说,就像每一个大臣渴望着一个圣贤的君王一样,每一个正常的君王,也都渴望着能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了社稷江山呕心沥血,不谋私利的大臣。
但是,不管是这样的皇帝,还是这样的大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往往是不那麽美好的。
就拿现在的弘治朝来说,朱佑堂面对的就是一群有私心,而且基本上私心都不小的大臣,他们或许政治立场,行事手段上有有差别,但是在这一点上,却是一样的。
徐薄圆滑,这同时也意味着他立场不坚定,刘吉曲媚,可他也记仇且得势之后会报仇,尹直有能力,但是他胆魄不足,犹豫不决,刘健刚直,但他太过古板。
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好处,也都有自己的不足。
在某些事情上,他们会和朱佑利益一致,尽心竭力,但在另一些事情上,他们又会忍不住搞一些小动作。
这一点在这次的科举改制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尽管双方都明知道,这次改制是朱佑堂这个皇帝在一力推动,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还是按看自己的想法在做事。
徐薄等人明面上恭顺不敢做些什麽,可实际上,暗中却在煽动舆论,试图借举子们的舆情,来向朝廷施压。
刘吉这边的,早就看出了徐薄等人的盘算,可他却不戳破,反而想要利用对方的想法,来起到政治打击的目的。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单就这次科举改制来说,朱佑堂如果要罚,其实应该两边都罚。
但难处其实也恰恰在这,他当然可以将两边都训斥,贬滴,乃至是换人,可这些手段终究都只能治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说句不好听的,这帮人本性如此,而且,不止是他们,朝堂上的绝大多数人,本性都是如此,就算是一茬茬的换人,也没有用。
所以作为皇帝,要懂得平衡的艺术。
朱佑之前对徐薄说的那番话,其实也是在对他自已说,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他当然知道,底下的这些人都在搞小动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