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凡事预则立(2 / 2)
不仅仅是文臣,武将勋贵,乃至是宦官们其实都是如此,人性而已,改变不得就只能接受。
因此,对于现在的朱佑堂来说,这些官员们私底下做了什麽其实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他们所做的事会不会影响到朱佑堂想要达成的目的。
如果没有影响,那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影响到了,那就该敲打的敲打,该换人的换人。
当然,仅仅是这样肯定是不够的,如果皇帝每次都要亲自下场,那这个皇帝无疑是失败的。
所以,就又回到了制衡之道这个快要被说烂了的权术核心上。
各方势力相互制衡,明争暗斗,皇帝才能居中调和,将所有的事情,导向自己想要的方向。
当然,这种平衡之术,还是对皇帝的依赖度太高,如果像朱佑堂一样,其目的是为了藉助各方势力推动政策的实行,那麽自然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像某个老道士一样,纯粹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地位稳固再稳固,甚至想长生不老,千千万万年稳固,那就无疑会让整个朝堂转向另一个方向。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回过神来,朱佑看着面前的汪直,开口道。
「朝中的事你不必担心,只消办好皇家商行这一件事便是了,此前在徐薄面前,朕不便说的太明,但是你在宫中朝中多年,应该能看得出来,这皇家商行,便是为开海所准备。」
「如今皇家商行尚且只是你们这些宦官私行之事,朝堂之上纵然会有反对之声,也不会太大,但是,随着皇家商行逐渐壮大,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它和开海息息相关。」
「所以,朕要你做的,就是在这些人反应过来之前,为开海积蓄一笔足够的力量和理由,如此一来,朕在朝堂之上,才能真正破除这条陈旧的祖制,为大明开辟出一条新路来。」
此处没有旁人,朱佑堂说话也十分直接。
世上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一而就的,现阶段来说,整个朝廷的重点,其实是放在吏治和军务,尤其是军务上的。
但是,这不代表就只做这一件事,朱佑堂想要的开海,是全面的放开沿海的民间贸易,并将其纳入到商税的体系当中来,形成他所见过的近代海关的税种。
如果能够做成,这将是整个大明转向的一次好时机。
皇家商行虽然名为皇家,但其实不过是为了躲开祖训而造出的名头而已。
在朱佑堂的最终设想当中,这个皇商到了最后,会变成一种变相的商税,或者叫保证金。
它会和真正的海关税一起,成为大明另一个重要的财源支柱。
但,想要达到这一点,需要很长的时间积累,所以,朱佑堂必须要从现在就开始准备。
或许真正在朝堂上提出开海之时,已经是五年甚至是十年之后,但如果没有这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或许连在朝堂上提出这个想法的机会都不会有。
毕竟,真正的历史当中,如果不是倭寇实在是猖到了无法管束的程度,朝廷也不会被迫做出让步。
但是往往到了这种时候,其实反而证明已经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