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7(2 / 2)
原本准备好的上元节稿子,只能退居二线,没法占据最大块版面了。
加班加点写出来的雪灾报道,用非常冷漠客观的口吻,诠释了北州如今的惨状,然后在官方的报道底下,还有一篇篇小故事。
全都是雪灾故事。
当然不是编辑亲历北州写得,她们倒是想去,问题是现在去了,就没法一夜之间写好报道了。
所以她们搜集了一些过往民间发生的小故事,写在了上面。
贫穷的一家好不容易攒够钱,盖了新房,日子变得越来越好,却在一个夜晚,新房被暴雪压塌,一家几口全都被埋在了雪里,当赈灾的府兵清扫积雪后,看见了他们的尸体。
老者好不容易活下去,却要白发人送黑发人,食物不够,老者饿着自己,将仅剩的口粮给了孩子们。
年幼的孩子被父母保护好,没被压死,等到了赈灾的府兵,可当孩子却因为寒冷,高烧不断,缺少药物,在一声声阿娘阿爹的呢喃中没了气息……
一个个小故事,让看了报纸的长宁百姓,心被刀了一下又一下,心软的人更是哭得泣不成声。
民众的情绪被压抑到了极点,只等着一个火苗落下,就会迸发出来。
第113章
借由报纸将民众的情绪勾起, 颜士玉当然不会任由火苗随意落下。
报纸的小故事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捐款。
别的地方提捐款, 没钱的老百姓们估计会骂死官府, 雪灾的人是很惨,但是他们过得也很惨啊!哪里有闲钱去捐款赈灾!
这个时候,就应该是由那些世家大族出面才对!
但长宁城不是别的地方, 长宁城是大庄的都城,这里头住着的人, 就没有穷得叮当响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在长宁城要饭的乞丐,都比别的地方的农民要有钱。
所以当报纸上提议, 捐助一些衣物柴火,或者是药材银钱,以此帮北地的百姓度过寒冷冬日, 走出雪灾阴影后, 不少人联络了报社,想要尽一份绵薄之力。
颜士玉提早让户部的一些小官吏在报社等着了, 那些官吏被吩咐“看人下菜碟”,如果来人穿着一般,甚至破旧, 就劝对方少捐点儿, 如果来人财大气粗,那就不要多想,使劲淘兜!
之前吩咐的挺好,当真的开始募捐后,什么策略, 都成了空谈。
因为人太多了,太忙了。
看见小故事的人不光是那些普通的百姓,还有富商和一些有钱的世家之人,他们想要慷慨解囊,那肯定不是小数目。
有的直接送来了一车两车药材柴火,有的则是送来奇珍异宝,又或者是一沓银票。
光是接待这些人的募捐就忙不过来,普通百姓见此,真心想捐助的,干脆将东西一扔就走了,只等之后官吏们有空再统计。
这种乱象持续了不到一天时间,就被颜士玉带人迅速平定,颜士玉又带来一堆账房,还有手脚干净的颜家人以及颜家奴仆,一阵忙活,勉强扛过了群众热情最为高涨的前三天。
最后一统计,这募捐的额度,都快赶上国库下发的赈灾款项的三分之一了。
太有钱了!
看着那一堆堆的金银细软,颜士玉突然特别明白,为什么李暮歌天天看那些世家不顺眼。
不过是随手捐助,那些大世家大富豪,就能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