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6(1 / 2)
的合约,是经过周茂之润色的,后面增减都是在他的基础上更改。
袁牧道:“是该让他们签一份。”
“我先列好条款,再让茂之帮忙润色。”赵景清说着,提笔开写,“袁大壮,你去找个信封来,再拿一两银子。”
“成。”袁牧起身做事,他将两样东西拿来,赵景清已经写好。
赵景清吹干纸张,折起来塞入信封,又将银子也塞进去,准备封口后拿去找许常英,起身前,赵景清迟疑一瞬,又铺开一张纸。
既要签契约,便不能只约束坊内做豆腐的工人,送货的张兴和大柱也要加以约束,一视同仁。
赵景清又拟了一张,阴干后一同塞入信封。
“许阿叔,”赵景清在下工前找到许常英,将信封递给他,“你帮我带给茂之,让他帮忙润色。”
许常英收好信封,“成。”
次日上工,许常英将信封带回来交给赵景清,银子也一并带回来,“你这孩子,写几个字的事儿,咋还给钱呢?”
赵景清不收,只是道:“哪有叫人白帮忙的,找别人也是要花钱的,这钱不如叫茂之赚。”
他又劝了几句,让许常英将钱收下。
回到堂屋,赵景清将周茂之润色后的契书仔细看了一遍,铺开纸照着写了几份。而后召集工人,将内容与他们说后,让他们签字画押。
识字的人少,只有袁月、许常英和徐立秋,他们是签的名字,其他人照着赵景清写下的字,胡乱划拉几笔,勉强看得出是名字,盖上手印便完事。
做完这些,赵景清将识字的袁月三人叫来,教他们制作酸浆水。酸浆豆腐的出货量日益增加,点浆需要的酸浆水越来越多,赵景清想先将这部分放手出去。
袁月和徐立秋人年轻,学东西快。许常英虽年长些,但正当年,也不至于拖后腿。不过教了一次,三人便都上手了。
不出三天,赵景清手里把着的都教了出去,一人一样分配下去。
卤制豆腐干做好,赵景清打算做好拿去豆腐铺卖,不管多与少,能添一笔进项。徐立秋是作坊管事,赵景清让他挑两人学做豆腐干。
隔天,林翠娥和袁星便带着卤制豆腐干和原味豆腐干去铺子,按赵景清定的,买一块豆腐送两块豆干。
赵氏豆腐铺口碑好,新品推出,几乎不废什么力便被顾客接受,一如酸浆豆腐推出,卤制豆腐干大受欢迎。
赵景清没去,听林翠娥回来说售卖情况,心里有数。
豆腐干能做的口味多,油炸、熏制、炒制皆可,赵景清没急着做,等豆腐干销量打开后,再慢慢推出新口味。
赵景清开始琢磨做下一样豆制品,他打算做豆腐皮。
这个简单,豆浆煮沸后表面凝固的薄膜取出晾干,便是豆腐皮,有个叫法是油皮。还有另外一个做法,用模具压制,方法和做豆腐干类似,比之油皮厚实些许,也可以叫做千张。
两种味道口感不一,赵景清打算两样都做。
赵景清将徐立秋叫至身边,边做边教,省得后面再单独教一次。
“东家,外面来人要见你,说是悦来酒楼的。”作坊外打水的工人拔高声音喊道。
赵景清擦手出去,便见钱成安立在那,环顾四周打量豆腐坊,不时点点头。
“钱叔,什么风把您吹来了?”赵景清笑问,请他进屋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