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章 君王一念动杀机,天下皆为盘中棋(1 / 2)

加入书签

第185章 君王一念动杀机,天下皆为盘中棋

夜,依然是那片熟悉的夜。

但这几日以来,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感不再仅仅是无形的肃杀,而是开始具象化为一道道从宫中发出的,足以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旨意。

它们如同溪流,悄无声息地汇入帝国这条庞大的河流,在无人察觉之处,改变着水的流向。

南巡的决定,正式昭告天下。

在不少不明其意的人眼中,这不过是年轻的天子在查抄了晋商宗藩,手握巨额财富之后一场理所应当的炫耀武功的巡幸。

或许,还带着几分敲打江南士绅威慑地方的意图。

但对于京师的衮衮诸公而言,皇帝走了,意味着那座压在他们头顶的大山,再次暂时移开了。

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他们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在皇帝离京的这段时间里,将那些被新政触动的利益不动声色地捞回来一些。

……

大朝会后第三天,乾清宫。

张维贤再次被皇帝单独召见。

殿内,朱由检穿着一身玄色常服立于窗前,身姿挺拔如松,仿佛与窗外的夜色融为了一体。

「英国公,坐。」皇帝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

张维贤不敢坐,躬身道:「陛下座前,老臣岂敢。」

朱由检转过身,缓步走到他的面前,亲自扶着他的手臂,将他按在了一旁的绣墩上。

「朕即将南巡,」朱由检开门见山,语气中没有丝毫商量的馀地,只有不容置疑的决断,「这京师,朕还是要托付给你。」

张维贤正欲起身,却被朱由检一个眼神制止了。

「朕授予你『京师留守,总领五军都督府及在京军政事宜』之权。」

话音未落,一旁侍立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已经托着一个紫檀木托盘,走上前来。

托盘上,一柄古朴的宝剑静静地躺在明黄色的丝绸之上,剑鞘上镶嵌的宝石,在殿内烛火的映照下,闪烁着幽冷的光。

宝剑旁边,是一块纯金打造刻着「如朕亲临」四个篆字的令牌。

「持此令牌,」朱由检的声音,如同寒冬的冰凌,「凡有交通南逆,动摇京师之嫌疑者,可先捕后奏。」

皇帝的目光落在了那柄宝剑上,语气变得更加森然。

「遇紧急兵变或叛乱,持此剑,可先斩后奏!」

张维贤的呼吸瞬间停滞了,他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武夫,他很清楚这句话意味着什麽。

这包含了紧急行政处置权,甚至……生杀予夺大权!

这等于在皇帝离京之后,他张维贤就再一次成为这京城里的半个皇帝!

「陛下……这……」

「朕信你。」朱由检打断了他,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朕信你张家,自靖难以来,对太祖丶对大明对朕的忠诚。」

他扶着张维贤的肩膀,让他直视自己的眼睛。

「朕不在京师,那些人,会动。朕要你做的,就是替朕看着他们,看着这座城。朕不要求你做什麽,但朕回来的时候,这京师,必须还是朕的京师。明白吗?」

张维贤看着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那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只有绝对的信任与托付,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

张维贤缓缓地双膝跪地。

「老臣,领旨!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

皮岛。

凛冽的海风带着咸湿的腥味,如同鞭子般抽打在皮岛最高处的望海楼上。

毛文龙此刻正负手立于楼头,任由狂风吹拂着他那件明显簇新了不少的麒麟袍。

他的心情就和这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大海一样,躁动不安。

烦躁,但不是因为饥饿。

自打那位年轻的天子查抄了晋商八大家,给他送来了第一笔足够让全军将士吃饱银粮之后,皮岛的日子就再也不是从前那般半死不活的光景了。

后续的军械丶药物丶犒赏,更是隔三差五源源不断。

有了粮有了钱,他毛文龙的腰杆前所未有地硬了起来。

他麾下这数万将士也终于有了精气神,在辽南沿岸掀起了好几场不大不小,却足以让后金焦头烂额的风雨。

他已经用实际行动向那位远在京师的皇帝证明了,只要喂饱了他这头疯狼,他是真的能咬人,而且咬得很疼。

可正因如此,他才更加焦灼。

小打小闹,终究只是骚扰。

他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将后金彻底搅个天翻地覆的希望,但手头的力量终究还差了那麽一口气,就像一个绝世剑客得到了一把宝剑,却发现剑鞘焊死,每次只能拔出三寸寒芒。

毛文龙渴望的,是长剑出鞘血溅五步的酣畅淋漓!

就在他盯着对岸,盘算着下一次袭扰的目标时,一名亲兵如同旋风般冲上望海楼,脸上洋溢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大帅!京师来的!六百里加急!」

亲兵高高举起一个用火漆封死的木匣。

毛文龙的眼神瞬间锐利如鹰,猛地转身一把接过木匣,他三两下撬开封口,里面是一封用明黄色丝绸包裹的皇帝亲笔信,以及一份厚得惊人的军需清单。

他深吸一口气,迫不及待地展开那封信。

信上的字迹依旧是那般铁画银钩,力透纸背,带着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气。

信的开头,皇帝并未直接下令,而是先对他近期在辽南的战果大加赞赏,称赞他「未负朕望,已成建奴心腹之患」。

这番话让毛文龙心头一热,这是一位君王对自己信任的将领发自内心的肯定。

他毛文龙一介武夫,所求的不就是这个吗!

毛文龙强压下心头的激动,目光扫向信的后半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