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章 150:项庄舞剑(2 / 2)

加入书签

虽然《30天》目前只是做首映礼,并未大规模公映,但这种绕过他们,直接与影院接触,并通过免费观影制造巨大声浪的行为,无疑是在向他们示威。

本地媒体敏锐地嗅到了火药味,开始出现「北影厂少帅王盛携《30天》空降羊城,是宣传还是『踢馆』?」的报导。

第四站,杭城。

宣传噱头加入了「文化」与「品质」:「一部有温度的贺岁电影!《30天》西湖畔邀您品鉴!」丶「不仅是喜剧,更是生活!周星星《30天》引发情感共鸣!」

首映地点在西湖电影院。

杭城观众细腻,对影片中情感细节的处理赞誉有加。

杭城电视台的实习记者李秀秀,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进行了跟踪报导。

可惜,未能单独近距离接触到王盛。

浙省电影公司的管理层看着媒体上热火朝天的报导和市民踊跃索票的景象,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王盛此举,无异于在告诉他们:没有你们,电影照样可以直接触达观众,并且反响热烈。

第五站,金陵。

宣传强调「南北交融」:「北方幽默遇上南方温情!《30天》金陵首映,笑翻全场!」丶「周星星颠覆演绎,看过的都说好!」

在大华大戏院举行的首映礼同样成功。

苏省电影公司感受到了与浙省同行同样的压力。

王盛的巡演路线,精准地覆盖了华东经济重镇,这些地方的票房潜力巨大。

第六站,魔都。

魔都是全国电影市场重镇,也是上影厂的大本营。

选择此地,挑战意味更浓。宣传口号更具冲击力:「贺岁档黑马来袭!《30天》挑战你的笑点与泪点!」丶「周星星携手北影厂,打造国产贺岁片新标杆!」

首映礼放在了沪光电影院。

魔都观众挑剔但也包容,对高质量的作品从不吝啬掌声。

影片在这里获得的成功,意义非凡。

上影厂内部对此议论纷纷,既有对王盛胆识的佩服,也有对自身处境更深的忧虑。

本地媒体直接用了「狼来了?王盛携《30天》『闯』海滩!」这样的标题。

第七站,泉城。

进入北方,宣传更侧重「接地气」和「合家欢」:「带着爸妈一起笑!《30天》泉城温暖点映!」丶「鲁省观众热情称赞!这部贺岁片不一样!」

在中国电影院(经二路)举行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

鲁省电影公司面对这种直接「空降」丶在自家门口搞出巨大声势的行为,感到既愤怒又无力。

因为王盛团队并非商业放映,而是「宣传性放映」丶「观众见面会」,打的擦边球让传统电影公司难以直接用行政手段干预。

第八站,津城。

作为京城的门户,津城市场与京城联动紧密,紫禁城影业在此也有影响力,因此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更多是作为进入京城前的预热。

最终,巡演大军携着一路收集的如潮好评和媒体曝光,浩浩荡荡开赴最后一站——京城。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