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6章 174:剧本定调,名捕出世(1 / 2)

加入书签

第176章 174:剧本定调,名捕出世

一九九八年三月二日,星期二。

京城的清晨,昨夜一场悄然而至的春雨洗去了连日的尘埃,空气湿润而清新,带着泥土和嫩芽的气息。

虽春寒依旧,但枝头隐约的绿意已昭示着季节不可逆转的更迭。

北影厂会议室内。

长方形的会议桌旁,已经坐了不少人,空气中弥漫着新泡的茶香丶淡淡的烟味,以及一种属于创作领域的丶微妙的亢奋与期待。

今天会议的议题,是《四大名捕》剧版项目的首次正式剧本研讨会。

王盛坐在主位,依旧是简单的深色毛衣,神情专注地翻阅着面前厚厚一摞剧本初稿和设定集。

他来得最早,已经独自沉思了半晌。

陆续抵达的与会人员,构成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组合,体现了王盛乃至北影厂联盟如今在资源整合上的广度与深度。

导演李囯立和制片人蔡怡浓坐在王盛右手边。

李囯立年近四十,穿着合身的夹克,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中带着艺术家的执着,他此前在港岛已有不少成功的电视剧作品,尤其擅长驾驭类型片节奏,被王盛「招安」后,对开拓内地市场充满干劲。

蔡怡浓则是一身干练的职业套装,妆容精致,她是项目的具体操盘手,负责协调资源丶控制预算,眼神中既有商人的精明,也有对项目的热忱。

坐在王盛左手边的,是北影厂联盟编剧团队「武侠组」的核心成员。

这个小组是王盛在去年确立「系列电视电影」和「剧版开发」战略时,特意从联盟内各厂抽调擅长古装丶武侠题材的笔杆子组建的,由原北影厂资深编剧丶同时也是温瑞安书迷的赵老师担任组长。

组内既有功底扎实的老编剧把持结构,也有思维活跃的年轻编剧注入新意。

他们负责将温瑞安洋洋洒洒的《四大名捕》系列小说,改编成符合电视剧播出要求丶且具备商业爆款潜质的剧本。

此外,盛影传媒负责项目跟进的一位副总以及记录员也列席会议。

看到人都到齐了,王盛放下手中的材料,环视一圈,开门见山:「各位,人都到齐了,咱们开始吧。

《四大名捕》这个项目,从去年拿到改编权,到武侠组闭关打磨了大半年,今天算是第一次正式会诊。

李导,蔡制片,你们是港岛武侠剧领域的行家,经验丰富;赵老师,你们团队对原着的理解和内地观众的审美把握更深。

今天畅所欲言,目的只有一个,把剧本的基调和方向彻底定下来,为接下来的选角丶筹备扫清障碍。」

他看向武侠组组长赵老师:「赵老师,您先介绍一下整体改编思路和目前完成的部分。」

赵老师扶了扶眼镜,他是个面容清癯丶目光有神的中年人,此刻略显激动。

他清了清嗓子,拿起准备好的提纲:「王总,李导,蔡制片,各位同仁。我们武侠组接手《四大名捕》后,经过反覆讨论,确定了几个核心改编原则。」

「第一,忠于原着精神,合理重构叙事。」他语气坚定:「温巨侠的原着人物魅力无穷,世界观宏大,但部分情节较为散漫,直接影视化难度大。

我们决定以『京师篇』和『逆水寒』为核心骨架,融合其他系列中的经典案件和人物出场,重新编织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即四大名捕从建立丶磨合到威震江湖的过程,同时穿插单元案件,保持节奏紧凑。

主线聚焦于他们对抗以蔡京为首的朝堂黑手及其勾结的江湖邪恶势力『十三凶徒』等。」

「第二,人物塑造为先,凸显名捕魅力。」赵老师继续道:「无情(盛崖余)的智慧丶冷静与身残志坚;铁手(铁游夏)的沉稳丶厚重与仁义;追命(崔略商)的潇洒丶不羁与追踪术;冷血(冷凌弃)的孤狼本性丶剑术超群与情感转变。

这四人的个性必须鲜明立住,他们的兄弟情丶师徒恩(与诸葛正我)丶以及各自的情感纠葛(如无情与姬瑶花丶冷血与楚离陌等),将是吸引观众持续追看的关键。我们为每个角色都撰写了详细的人物小传,确保行为逻辑一致。」

「第三,武打设计理念前置。」他强调:「我们不是写小说,是写剧本。在分场大纲和具体场景描述中,我们已经初步考虑了视觉呈现。

无情的暗器机关丶铁手的刚猛掌法丶追命的轻功腿法丶冷血的狠辣剑术,如何通过镜头语言和动作设计展现其独特性和美感,我们在文本阶段就留下了发挥空间,并与未来的武术指导进行了初步沟通。」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前二十集的分集大纲和前十集的完整剧本初稿。」赵老师最后总结道:「整体风格定位为:古装武侠侦探悬疑剧。既有江湖的热血豪情,也有朝堂的波谲云诡,更有抽丝剥茧的破案过程。」

赵老师汇报完毕,会议室里安静了片刻,都在消化这些信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