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0章 178:韩三坪:我要搞新北影!(2 / 2)

加入书签

我们不仅不再需要上级的财政拨款,完全能够自负盈亏,而且已经具备了依靠自身利润进行设备叠代更新丶技术改造升级的能力。

去年,我们已斥资数千万元,引进了数套先进的后期制作设备。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通过内部培训丶项目实践以及与京城电影学院的合作,初步建立起了一支老中青结合丶既有艺术追求又懂市场规律的创作和管理队伍。」

他的汇报数据翔实,条理清晰,没有空话套话,全是硬邦邦的市场成绩和实实在在的效益。

台下不少人听得心潮澎湃,亦有人面色复杂。

韩三坪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深沉:「成绩属于过去,挑战在于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单靠北影厂一家的力量,无论是在内容生产的规模上,还是在市场风险的抵御上,都仍然显得单薄。

尤其是在看到兄弟单位,比如魔都电影电视公司在朱泳德总经理的带领下,正在进行卓有成效的资源整合,意图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集团时,我们深感启发,也倍感压力。」

他特意提到了朱泳德和魔都电影电视公司,目光也顺势落到了朱泳德身上。

朱泳德面色平静,嘴角似乎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在说「洗耳恭听」。

韩三坪收回目光,看向主席台和会场内的众人,抛出了他深思熟虑的想法,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

「朱总他们在魔都整合资源,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我觉得非常好,是应对未来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

我们京城,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拥有北影厂丶京城电影公司丶青年电影制片厂丶儿童电影制片厂等诸多宝贵的电影资源,底蕴深厚,人才济济。然而,目前这些资源相对分散,未能形成合力。」

他稍微停顿,让所有人都能听清他接下来的每一个字:

「我在想,我们北影厂现在赚的这些钱,躺在帐上只是数字,只有投入到更宏大的事业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我们完全有能力,也完全应该,效仿魔都的模式,但要走出一条符合京城特点的路子——那就是,以北影厂为核心,联合京城电影公司丶儿童电影制片厂等单位,整合相关的制作丶发行丶放映资源,组建一个全新的丶更具规模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北影集团!」

「北影集团」四个字一出,整个会场瞬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韩三坪这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提议震住了。

整合京城主要的电影资源,组建集团!

这不再是北影厂一家的小打小闹,而是涉及到多个同级单位丶不同隶属关系的利益重组,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鱼吃小鱼」,是要重塑京城乃至全国电影产业的格局!

韩三坪仿佛没有看到众人的反应,继续阐述着他的构想,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组建北影集团,不是为了搞垄断,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恰恰相反,是为了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们可以将集团的业务划分为几个清晰的板块:以北影厂和儿童制片厂为主体的电影制片板块;整合京城电影公司的发行网络,形成专业的发行板块;联合市电影公司的优质影院,打造现代化的院线板块;再加上盛影传媒丶光线传媒已经探索出的艺人经纪丶电视节目丶新媒体等业务板块。形成一个从内容创作丶制作生产丶宣传发行到终端放映丶衍生开发的全产业链闭环!」

「我们可以用北影厂现有的利润和未来的预期收益作为启动资金和信用背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也可以为集团内其他暂时困难的单位输血,帮助他们转型升级。

我们可以统一规划项目,避免内部无序竞争;可以集中采购设备,降低成本;可以搭建共享的人才池和技术平台,提升整体效率!」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会场里回荡,充满了说服力和感染力,也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强势。

「这将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必然会触及一些固有的利益格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但是,」

韩三坪重重地说道:「为了中国电影的未来,为了我们这些老牌电影厂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真正站稳脚跟,焕发新生,这条路必须走!也一定能走通!」

他最后看向主席台方向,语气诚恳而坚定:「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总局领导和各位同仁的批评指正。但我相信,唯有联合,方能强大;唯有改革,才有出路!」

发言完毕,韩三坪微微鞠躬,在一片死寂和无数道含义复杂的目光注视下,沉稳地走回自己的座位。

会场足足安静了十几秒钟,随后,「嗡」的一声,各种压抑的议论声如同潮水般爆发开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韩三坪丶主席台领导丶朱泳德以及京城电影公司等几位相关单位负责人的脸上来回逡巡。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